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中国政务微博进展对中国治理转型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37 浏览:13927
论文导读:
摘要:虽然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过两年的时间,但其主要特征、隐含的逻辑和机制已经都显示出来。作为政务微博的主要参与者,政府、运营商和用户各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在其不同的行为策略背后的支持性机制也迥然有异。对正处于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临界期的治理转型而言,政务微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执政韧性,但也对现有的基本治理格局构成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政务微博开辟了政府与民众在治理转型进程中“互训”的新渠道。
关键词:治理转型;政务微博;行为策略;支持性机制;互训
1008-3758(2012)05-0427-05
过去两年政务微博迅猛发展,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与社会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截至2011年11月,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19104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10271家,个人官员微博8833个。现阶段,张志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等对政务微博发展的代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和发展对策上,结合我国宏观治理转型对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探讨相对不足。中国正处于治理转型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的临界期,政务微博的异军突起将会如何影响治理转型的发展?其作用是什么?其参与者的行为策略和隐含机制是什么?其政治影响是什么?本文拟从治理转型的宏观视野深入分析政务微博发展的理论含义。

一、政务微博的作用和功能

政务微博主要指政府机构或政府工作人员以公务身份开设的微博客。深入理解政务微博对治理转型的政治影响,必须首先了解政务微博的作用和功能。虽然政务微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方面,例如在提供迅捷服务的同时,使民意的反映和政府的回应更易“碎片化”、“感性化”,但一般而言,政务微博正面的功能是主要的,具体来说有如下三个作用和功能: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有利于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

1.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

第一,使政府获取和发布信息更为便捷。以微博为例,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将微博视为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和网络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如“平安北京”多次通过微博获取案件线索、采取行动或实施救援。在影响力上,“平安北京”名列政务机构微博第一名。第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2011年4月2日,浙江省海宁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关于启用微博公文的通知》,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虽然使用微博公文,有些争议,但代表了利用微博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尝试。2011年5月,南京市政府率先建立全国第一家微博城市广场,将众多机构微博加以整合,以一站式服务的方式,更好地与民众互动并提供公共服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报告通过对2011年大量政务微博互动案例分析发现,我国政务微博的应用趋于成熟,主要表现为建制规范化、平台集聚化、资源共享化、管理制度化、互动常态化、信息透明化、关注精细化、文风平等化、服务实体化、监督立体化十个方面。同时在政务微博的分布上,服务导向的政务微博发展最好:按照职能部门来看,服务性较强的、旅游、交通等部门的政务微博最发达;从行政级别分布来看,政务微博呈“金字塔”状,直接服务基层的县处级以下政务微博规模最大。显然,从政务微博的应用实践中,不难发现,政务微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政府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2.有利于民众对政府的监督

与传统媒体及传统网络传播方式(网站、博客、BBS等)相比,微博对信息的获取、分享与传播,更为简便、迅捷,互动优势也更明显,这使得微博不仅是公众意见汇集和发散的枢纽,也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便捷途径。“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源于: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微博问政”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打破时空界限,网友可以24小时参与;二是打破教育水平限制,无论学历高低都可参与问政;三是突破参与路径,网友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随时参与。
在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微博在整个事件中进行了全方位的直播,是民众最直接最快速的信息来源,是寻亲信息平台,微博还扮演了辟谣阵地、献血倡议发出者和提倡慈善等角色。在新浪微博中,关于该话题共有4581论文导读:
899条相关微博,连续两天位于热门话题榜之首。在某种程度上,微博就该事件所传递出的民意和质疑,促使政府高层下定决心彻查该案,并相应调整事故调查组成员,承诺给民众一个负责的交代。在2010年和2011年的“”上,“微博问政”成为时尚,很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与网友沟通交流;同时,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国内主流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微博征集“”话题、报道“”内容,使微博成为“”征集民意最热媒体和会场内外互动最大亮点,产生良好传播效应。借助微博,民众关注“”,评议政府政策,谴责官员的腐败,为某个角落里的平民百姓打抱不平。虽然网民的意愿经常受到轻侮、蔑视,但也常常旗开得胜,引起传统媒体、政府要员、有关机构的注意,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微博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最便捷通道,在一次次的发帖、转发、评论、回复中,它时刻提醒甚至倒逼政府官员学会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解决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3.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

与政府网站、博客等相比,微博是迄今为止最为便捷的平台,有利于从社会资本积累、政治文化转变、民众自治等方面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
高京燕分析了中国网聚社区(internet-ba8edcommunities in China)的政治和社会含义。作者认为:网聚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之间)横向联系的一个主要形式,几乎所有的网聚社区都是非正式的、地方性的、小规模的、非政治性的民间组织;与西方概念中只有正式的、全国性的、大型的、政治性的组织才能构成公民社会并导致政治转化不同,网聚社区形成了替代性公民社会并给中国带来积极的政治变化;不仅如此,作者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指出,网聚社区的发展给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带来积极的影响。作者通过对网聚社区政治社会含义的分析,提出了“替代性公民社会”(alternate civilsociety)的概念,以及产生“替代性国家”(alternate state)可能性。高京燕的研究虽在微博出现以前,但微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结论,反而使网聚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频繁、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开辟了由臣民转化为公民的新途径,许多网民是在虚拟空间里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互联网成为孵化公民的摇篮,网民参与成为的预演,而网民可以视为公民的实习期。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三、政务微博对治理转型的影响

虽然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过两年的时间,但其主要特征、隐含的逻辑和机制已经都显示出来,“政务微博趋向成熟”。仅就政务微博的发展而言,有两个明显趋势。第一,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学会开设政务微博:2011年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行“积极运用微博务社会经验交流会”,鼓励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更加开放自信地用好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开始高速攀升,年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第二,政府对微博的利用、引导和管理也将越来越成熟、规范,从北京市2011年12月16日发布并实施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可见一斑。那么,政务微博的快速嵌入和成熟对处于深刻变动中的治理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7ctime.com
转型会有什么影响呢?

1.增强政府的执政韧性

国外有的学者从“韧性”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政府在基本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政策调整提高了执政的灵活性、弹性、适应性和对民意的回应性。至少在短期内,政务微博的发展不会改变基本治理制度,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政务微博提高了政府执政能力、改善了政府服务效益、加强了政府对民众意愿的回应性,这些都明显增强了政府的执政韧性。

2.对现有的基本治理模式形成更直接的

冲击
现有的治理模式可以归结为管制型政府、压力型体制、刚性维稳机制。以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而论,政务微博有利于民众以更便捷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主导的治理转型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从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开始,逼着具体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认真面对和解决焦点性问题,甚至进而修订规则,从而渐进性地促进治理转型。从治理的社会基础来说,政务微博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启蒙,也有利于论文导读:时机,过度的压力可能会使政府为稳定而更趋保守,适当的压力才能够使政府下定决心推动治理转型质的突破。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政府与民众“互训”的新渠道。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更及时、更直接、更充分、更有压力地感受到民意所在,不得不对民意所指的焦点性问题作出回应,同时也在互动中提高了对民意的
公民社会的发育,而这将削弱现有基本治理模式的基础,对其合法性形成更根本的挑战。

3.开辟政府与民众“互训”的新渠道

孙中山先生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他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但在宪政学者看来,“训政”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及政府公权力,而不是民众。
中国社会现在存在很多具有爆发性的问题,底层民众的戾气和怨气也很大,同时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如果这种潮流不加以引导,有可能不是推动治理转型的建设性力量而是破坏性力量;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治理转型正处于重新抉择的十字路口,社会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不容回避,但传统的刚性维稳机制难以为继,压力型体制麻烦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维稳,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数量非但没减,反而不断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恶性循环”。值此时机,过度的压力可能会使政府为稳定而更趋保守,适当的压力才能够使政府下定决心推动治理转型质的突破。
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政府与民众“互训”的新渠道。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更及时、更直接、更充分、更有压力地感受到民意所在,不得不对民意所指的焦点性问题作出回应,同时也在互动中提高了对民意的容忍和承受能力;假以时间,政府将会越来越习惯民意的存在,民意通过网络的反应也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政府决策时的考虑之一,不是通过选举而是通过网络。在这种意义上,是民众通过网络对政府的“训政”。另一方面,政府从政治安全的考虑出发,总是在具体情境下寻求自我改善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平衡,并通过鼓励、容忍和限制的行为策略告诉民众以底线,这有利于民众有节制、有理性地提出诉求,而不是任由积累的怨气和戾气爆发性发作,长远看来,这有利于将民意转化为治理转型持久的建设性动力而不是破坏力,使得民众的利益表达、“维权政治”更具韧性。在这种意义上,是政府对民众的“训政”。
四、结语
迄今为止,政府与民众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尚未根本解决好的一个难题,如何渐进、有序、彻底地将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导入良性循环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给政府与民众的“互训”带来一丝曙光。如果政府和民众能够在彼此压力下不断自我战胜:民众的理性战胜戾气、公民性战胜臣民性、合作意向战胜对抗意向;政府的责任心战胜自利心、宽容战胜压制、持续的自我改善战胜顽强的抵制。如果民众的理性能够换取政府的责任意识,民众的公民关怀能够换取政府的宽容,民众的合作能够换取政府持续的自我改善。那么,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将渐进地但也是彻底地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