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经管地方院校经管类革新创业教育深思学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669 浏览:157911
论文导读: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特色鲜明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必要的师资及其他物质条件等问题。需要通过重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健全组织领导与优化制度安排、重构经管类课程体系等措施,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自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各行各业更强烈体会到创新能力在自身发展与市场竞争中日趋重要,社会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对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量,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就业难、创业少的尴尬形势,这突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严重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严重滞后等问题。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高校亟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进行科学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其核心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个体,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与创新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部2010年颁布《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中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将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对我国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和重大变革,是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见趋紧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而高校经济和管理学科培养的毕业生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平,因此,加强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我国自1991年开始进行试点创业教育。多年来,各地院校纷纷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但是,总体上,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还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创新活动少、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创业参与度不高、创业成功率低、创业促进就业效果小等。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现象已相当普遍,而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为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充分,缺乏确保有效实施的制度安排。虽然创业教育的概念已提出多年,但至今地方高校还很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研究。一是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上,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不够健全合理、随意设置甚至没有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为数不多的创业设计竞赛的指导上与泛泛的就业指导层面上,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非常少见,这就难以全面而广泛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形式上,多数高校主要还仅限于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开设选修课等受众面小的临时性安排,而较少采取受众面大的常规性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仅限于少数学生,覆盖面不高。
2、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特色鲜明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与内容。一是在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特色性不强。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大都照搬重点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而缺乏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与实习教学活动,导致各类专业人才差异化不明,鲜有特色。二是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普遍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更缺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与职业设计,导致不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创造性潜能远未得到开发。三是在教学安排上,缺乏管理,效率不高。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仅有不多的短期专业认知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往往又因松散进行或掌握的实践资源有限而收效甚微,在毕业之前的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中,又因大部分学生主要忙于就业事宜而使之基本上形同虚设,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远未达到应有的要求。
3、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师资条件和其他基础条件。一是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准备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大多数教师虽拥有较高学历,也只是从一个校门到另外一个校门,缺乏在政府、行业、企业等实务部门的经历、了解和联系,知识结构也很难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对理论与实践全方位的要求。二是受条件制约而长期投入不足,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普遍缺乏基础性条件,所获专项资金和场地也很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部分工作难以深到落实。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材,使相关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三、提升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措施与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是当今社会各界瞩目的热点,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下面结合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情况,就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1、从人才培养的战略角度,重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本质,进行科学定位。发展创业型经济是实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创新创业已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能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激发其创业动力,深化其创业活动,进而能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从人才培养的战略角度看,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基本点:一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业型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改革和加强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2、健全组织领导与优化制度安排,凝聚创新创业教育的坚强合力。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基础上,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高校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理顺相关组织领导体制,健全教学、科研、实验、创业基地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凝聚坚强合力,统筹各项工作,明确各自分工,切实加大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投入,探索并建立长效机制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特别是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论文导读:身说法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创新创业竞赛。如定期举办模拟证券交易大赛、期货交易大赛等,可使非常广泛的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来,通过各种竞赛不仅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与努力的收获。三是加大对学生创新创
评定等鼓励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活动。
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经济和管理类课程体系。在对相关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经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知识的特点,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比例,如创业经营与管理、创业政策与法律等相关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较丰富的创新创业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多结合创业需要,重点增加典型案例教学、创业项目设计,举办模拟创业大赛等,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比例,充分利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多运用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因地制宜,多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一些经验和做法,提高教育成效。
4、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学生受益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多层次、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创业实践活动外,可针对各专业学生特长,灵活开展丰富、新颖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夯实创新创业教育阵地,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和受益。例如,一是举办创新创业成功者论坛。邀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通过报告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创新创业竞赛。如定期举办模拟证券交易大赛、期货交易大赛等,可使非常广泛的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来,通过各种竞赛不仅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与努力的收获。三是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强对这些学生社团的专业性指导和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潜能和开创性。
5、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条件。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师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兼具这两方面素质的教师还较为缺乏。这需要积极整合现有专业师资资源的结构,多渠道提升现有专业教师研究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和层次,如支持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与实务部门的创新创业实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大幅度增加创新创业的研究基金,鼓励更多教师申报相关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同时,积极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实务部门的专家等做指导教师,建立一支多层次和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6、重视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对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重要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所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把学校的课堂和实验室扩展到企业等实务部门,让学生在企业这个大学校里接受训练、更快成长。学校和企业还可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不断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此外,通过校企的有效对接与有机融合,不仅可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与创业机会,不断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韩海燕: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2).
[3] 屠火明、刘吕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