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教学方法生活中数学理由教学策略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710 浏览:70977
论文导读:这样的环境下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呢?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1、理清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怎样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呢?一般是以通过列式计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标志。那么要想将问题解决掉,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要会列式,会计算等。除了多做练习以外
摘 要:源于:论文封面www.7ctime.com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实践;数学能力;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并转化为适应生活的能力。

一、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从古至今仍流传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强调苦读,苦练,父母也常嘱咐要“用功”学习,放学回家则常问“上课能听懂吗”、“考了几分”之类的话。从不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你解决了几个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流传之久,传播之广,实践之长,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中国学生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却掩盖了人们震惊的事实: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被教成了没有问题的学生,然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现成的问题,需要人们从纷繁杂乱的生活中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连收集信息并从中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可能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有一种饮料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1.5升,是小瓶容量的3倍,小瓶的单价是1.8元,比大瓶便宜3.2元,要求自己提出问题,列方程解答。很多学生已经懂得了列方程并解答,可就是没有问题,而自己却又不会提问,这样的状况普遍存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高度重视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一过程。在城市小学,学生基础比较好,可能会对这一块也比较重视,学生通过多做练习,苦读、苦练后,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初中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是哪怕是这样,也仅仅只是代表他们解题还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呢?

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

1、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怎样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呢?一般是以通过列式计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标志。那么要想将问题解决掉,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要会列式,会计算等。
除了多做练习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老师把握好方法,将题目讲透,并且在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至少要渗透这个思想在里面。其次在解题时,一定要学生理清每题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靠数量关系解决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它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为列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生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有时即使解出来了,让他说说是怎么解的,他就是说不出来等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一定要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听听学生应用数量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叙述,学生不能仅靠感觉列式计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列式解题之前让学生列出数量关系,让学生对数量关系感悟到位、理解深刻、掌握牢固,这样才能找准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对“症”下药。

2、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理有据科学地整合教材,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会消除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厌倦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这样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加,不会产生厌学状态。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应切实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论文导读:
关注和分析,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沟通起来,为使学生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趣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生2:我去……师: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4)创设体验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平均分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4、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思想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思想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如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知道面积公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多边形,然后在量一量数据,再计算,体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因为学校比较小,学生每班的人数较少,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带他们去操场上,找一些多边形,计算他们的面积,让他们体会真正的学有所用。
其次,要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如在讲解完超市为了促销搞活动具体设计了三种促销方式,要求学生算算市民选择哪种方式所得优惠更大时,我要求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帮商家设计一种促销方式,让商家一个销售不是很好的产品能在促销中多销售,而且在商家不亏本的前提下,怎样让周围的人通过此次促销获得更大的利润。虽然同学们最后做的有点不尽人意,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至少让他们知道了学有所用,自己都有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成熟起来。
总之,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育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