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乌托邦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张力下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14 浏览:37293
论文导读:
摘要: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是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概念,现代性关照现实,乌托邦精神指向未来,要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去构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从检讨现代性的角度着手,深入分析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困境,并探讨“乌托邦”精神的内在价值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意义。提出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张力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一方面既保持现代性的优势,又能发挥“乌托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性;乌托邦;和谐社会
1002-2589(2012)33-0025-03
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是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概念,应该说现代性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问题方面,实际上都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现代性问题构成深刻的关联。而对于乌托邦精神,人们大致有两种态度:有人认为它预示着一种空洞的想象和不可能实现的某种期望,也有人认为它预示着对未来的远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无论固守哪一种态度,都会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从而导致历史性的悲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的关系,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

(一)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它的理解也众说纷纭。从哲学和思想史上来看,现代性是一种追求自由解放的理想和精神状态,因为“现代性是作为一种许诺把人类从愚昧和非理性状态中解放出来的进步力量而进入历史的”。由于在传统社会中,人既受到封建制度的奴役,又受到宗教迷信的愚弄,因而当时人的生存状态是不自由的。而现代性的出现伴随着对传统的反叛,它要求摆脱愚昧无知、追求人的自由和理想、寻求主体的解放。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开始运用自身的理性制定自己的价值标准,不再依赖于传统,这种自己决定自己的理性原则即是现代性的根本原则。因此,现代性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种精神状态。
从总体上来说,现代性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广义“现代性”,是对传统的反叛和对“现代”的价值确认。狭义“现代性”,是指启蒙以来形成的一种现代社会特征,同时还代表一种“精神”,它具有“解构”(deconstruction)和“重建”(reconstruction)的双重取向,注重的是“当前”(the present),对过去持批判的态度。

(二)何谓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概念,最早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Thomas More)所著书名《乌托邦》(1516)的简称。作者在书里描写了理想社会“乌托邦”,其意就是没有的地方;后来乌托邦一词就被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和理想等等。从形态上讲,乌托邦大多表现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众多思想家们在构筑理想乌托邦时,都在展现一种超越当下的可感现实,追求完美境界的超越精神。这种精神标示着人之为主体人的独特性,维护着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乌托邦精神就有了明晰的定位,首先,乌托邦精神是一种超越当下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尽管理性告诉我们,当下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是人并不会满足于完全受制于理性的规约,因此人们对完美的追求从不停歇。所以,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不满足于当下,并不懈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其使命“不在于对未来世界作出面面俱到的细节上的设计与规划,而在于克服人的自然惰性和对现存事实的消极默认,为人和社会走向新境界提供新的可能性”。其次,乌托邦精神内含一种对现实批判的思维。和现代性的批判不同,在乌托邦精神里,不仅具有一种不懈追求完美的精神,而且还体现着对当下不完满状况的一种批判态度,这是乌托邦精神对现实社会的重要价值所在。可以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说“乌托邦精神意味着,它总是提示着一种批判性的向度,为可感的现存世界悬设一个普遍性的价值尺度。它以其超越当下观点的立场和当下有限之物的应然状态,审视人和社会的现状并提醒人们回头检视其目的的合理性与行动的意义和根据”6。第三,乌托邦精神反映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现实社会诸多不完满,乌托邦思想家并没有因此悲观绝望,而是将希望投向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构筑上。没有任何乌托邦思想家承诺兑现理想社会,但他们的精神价值中却暗示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现代论文导读:

性与乌托邦精神的关系解读
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从来就不是相互脱离的两个概念。即便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维度的两个概念,也有交集碰撞的时候。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现代性的强势宰制,过去曾影响着传统社会近千百年的乌托邦主题,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现代技术所体现的工具理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应该说,在反对传统的终极性社会理想过程中,现代性实现了人思想上的解放。但是,现代性只是强调人的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使人征服自然、控制社会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却对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造成很大的伤害。
现代性的发展是否就预示着乌托邦精神的消解?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的关系所在,二者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诉求等诸方面的关系。人们只有通过面对现代性,才能最终理解现代社会,但是,如果单纯依赖于现代性,我们将会忽略掉乌托邦精神的批判维度,陷入现代性的深渊而不可自拔。现代性有其进步的价值,然而它更多的是强调依靠现有的手段或技术理性来达成目的,而那些超出这个范围之外的社会理想以及人类的终极关怀都抛开在所谓的“理性”之外。对此,詹姆逊曾激进地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称作乌托邦的全面代替现代性的主题”[3]。可见,乌托邦精神是我们认识现代社会、改造现代的一种精神。从政治社会的建构层面看,乌托邦的社会理想也许并不适合当今社会,但作为文化价值或道德建构层面,乌托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现实社会的发展就会缺乏一种价值制衡或道德制约而陷入自我封闭。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从不可能走向了可能,即便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二者也可以实现在现代社会下的结合。

三、现代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对和谐社会的相关解读

和谐社会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其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和谐社会”的解释为“指体现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4]。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以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为标识的和谐。“社会性质是整个社会运动的普遍性质……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5]。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三重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事实上,只有将这三重和谐相互贯通,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现代性是否适合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代性是否适合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从现代性的积极意义上出发,现代性是建立在对传统创新的基础上,这说明现代性要求突破传统,追求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人类文明史看,现代化和现代性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无疑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此外,现代性内含的人文主义精神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可以说,在反对传统的终极性社会理想过程中,现代性唤醒了人追求解放的意识,找到了现代人自身的特有价值,这就是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而坚持“以人为本”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现实的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受益者。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就越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这么看来,现代性倡导的人的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正贴切了“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现代性内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它在实践中既追求效率又内含着必然导致社会分裂的因素。它把工具理性上升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也就必然造成社会浮躁和一系列社会问题。马克思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概括了西方现代性的弊病:“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6]。这样看来,现代性并不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部条件论文导读:社会的优势,我们要寻求的是: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相互制衡。乌托邦精神可以使人们发现当下的不完满,当人们在工具理性中迷失自己的时候,乌托邦精神可以作为人们行为的一种精神导引。从根本上讲,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诉求等诸方面的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只有将乌托邦精

四、超越现代性:乌托邦精神与和谐社会的道路选择

(一)现代性困境

可以说现代性发展到今天,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它本身的弊端和困境。首先,在观念上,极度的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导致了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的内在矛盾与社会价值观的分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现代性问题。
其次,尽管现代性把人从天国拉向尘世,从彼岸撤回到此岸,实现了人思想上的解放。但是它只是使人的工具理性得到片面发展,并未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再次,现代性内含着引起社会不和谐的诸多因素,从资本主义社会内生而成的现代性并不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单纯地依赖现代性来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二)和谐社会需要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相互制衡

现代性提倡科学、注重效率、推崇法治、主张创造。因而它对于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现代性作为一种推动力。毕竟现代性讲求自由、科学、、理性,追求一种高效率的生活,以现代性作为一种推动力,势必会加快和谐社会物质建设的步伐,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现代性又是依附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它一旦与追求财富的联系起来,工具理性膨胀,就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社会的分裂。虽然经济发展和追求效率在现代化中具有第一优先性,但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在现代性遭遇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能消极应对,而是要以一种超越当下的姿态来解决问题,乌托邦精神在这时候就凸显了其意义。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就需要在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在这里强调乌托邦精神的回归,实际上是真正完成对现代性的“辩证的否定”,我们都知道现代性产生于对传统否定的基础之上,那么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又由谁来完成呢,这个接力棒现在交给了乌托邦精神上。当然,我们并不全盘否定现代性,现代性也有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势,我们要寻求的是: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相互制衡。
乌托邦精神可以使人们发现当下的不完满,当人们在工具理性中迷失自己的时候,乌托邦精神可以作为人们行为的一种精神导引。从根本上讲,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诉求等诸方面的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只有将乌托邦精神和现代性相联系,才显示出它的超越性批判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盲目的工具理性主义的泛化,更不是把工具理性统摄于道德理想,而是使二者保持必要的平衡。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还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要消除这种距离,就是应当把生产力视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社会主义置于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的相互作用之下。正是因为有一种乌托邦精神,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现代性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批判,才能保持与时俱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失误,但正是因为有一种超越当下,追求完美精神,才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美]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3][美]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52.
[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京:人民出版社,1979:121-122.
[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