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英语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460 浏览:144406
论文导读:。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现象,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festivals,其中speaking的部分提到了许多西方节日,如Christmas,ThanksgivingDay,Va
摘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职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学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将来求职的需要。本文将对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究,试图探索符合中国高职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能力
1671-0568(2012)35-0101-03

一、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语言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交际工具,但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英语课程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强调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明确: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这种工具的能力。然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势必会产生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甚至是误解与冲突。因此,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注重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英语交际能力并不仅仅指使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其它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认为,交际能力并不表现在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得有多好,而在于他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多强。这里面包括诸多社会因素,如语言以外的表达方式(像体态语和辅助语)、不同任务的语言风格(语体问题)、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语言形式(语域问题)等。卡纳尔和斯韦恩对交际能力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筹划(或策略)能力。因此,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英语语法和结构特征,也包括训练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如训练学生在交际时借助手势、表情等进行交流;在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在交际中注意并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要想正确地与他人进行交际,最起码要了解与熟悉交际对象的文化环境,以保证即便在交际中需要借助非语言知识也能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
在笔者所执教的高专学校里,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英语是迫于在校学习的压力,他们本身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在无高考压力的环境中,学生在思想上对英语学习有所懈怠,不能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课外不会花较多的时间去用于英语学习,课堂上也不会有学习的热情。多数学生对未来并无明确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导致英语口头表达、篇章阅读、写作等能力差。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法、阅读枯燥。然而,在笔者对本班英语学习者(共45人)的学习现状调查中,可见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极大的兴趣。在此列举有关文化的部分调查题目以及统计结果,见下表。
通过调查可见,至少有78%以上的学生对英语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与渴求,同时能认识到此能力是职业的需求。有62%的学生认为英语文化知识更会影响交际能力,说明他们对文化颇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兴趣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1. 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现象,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
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festivals,其中speaking的部分提到了许多西方节日,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Valentine's Day,April Fool's Day等,笔者在课堂上先请学生谈论这些西方节日,之后详细介绍了这些西方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有关的节日文化,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扩充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在巩固阶段,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介绍一个西方节日,并在下堂课上进行抽查,在训练英语口语的同时有效地检验了学生所学的非语言知识。
在“Family”一课中,比较中西方家庭成员称呼的异同,重点理解“half-brother”、“half-sister”、“step brother”、“step sister”、“biological par论文导读:
ents”、“blood relatives”的英文含义,了解西方家庭文化,并与学生就中西方对“divorce”的理解进行讨论。
教材中有一篇题为“Cambridge,UK”的阅读文章,课文的第一句话是“Cambridge lies in Cambridgeshire County,about 50 miles northeast of London,among aller towns and villages.”学生最初对此句中的“Cambridge”理解为他们所熟知的剑桥大学,但是经过反复推敲后觉得不对,因为句中有“among aller towns and villages.”剑桥大学包含小镇和村庄,显然不通。这时,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笔者向学生解释:Cambridge有多重意义,可以指剑桥郡,也可以指它的首府剑桥市,亦指剑桥大学,还可以指康河,而文章中的Cambridge指剑桥郡。

2. 要在英语教学方法上进行变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革与创新
教师可以使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用英语教英语和学英语。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解决问题,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锻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际与合作。教师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学生也会厌烦。因此,任务要具有多样性。任务活动可以是做游戏、猜谜、制作海报、唱歌、跳舞、采访、表演、写信、读报,等等,活动形式可采用个别回答、两人操练、多人讨论、小组合作,等等。当然,在真实语境中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突破教材,进行拓宽加深。如教授“Food and Drink”这个单元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中式和西式食物名后分组为自己的餐厅制作菜谱,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介绍本组的菜谱,以此来巩固复习单词,锻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文化的能力。在教授完Lesson66,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Unit17 Nature,Students'Book 1 B,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一篇关于自然和动物的课文后,教师训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输出,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在post-reading阶段中,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制作一份小报作为家庭作业,一周后展示活动成果。教师对任务作明确要求:小报必须介绍动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学生可以从书本、杂志或网络上搜集信息,小报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小组成员分配角色,比如编辑、设计者、绘图、抄写员等。在7天之内,学生认真地为小报做准备,若有必要教师可给予帮助与指导。一周后,每小组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墙上。教师要求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并且对每幅作品做出评价。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通过其它途径学到了相关知识。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学生拓展了关于动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制作设计小报的过程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3. 要注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不能过分强调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语言知识和技能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语言输入不够,其语言输出,即交际能力也将是有限的。桂诗春认为,语言的应用能力就是把各种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都运用起来,进行交际活动。交际中用到很多方面的知识,而有很多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都来自于语篇阅读。笔者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教授向来重视,每个单元中较多的课时都分配在阅读课上。通过阅读技巧训练、语言点的讲授、阅读任务的实施,学生在学完文章后,基本能保持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并能在语言输出时适当运用文章里的知识。
总而言之,我国新兴的高等职业教育重在人才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的地位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越显其突出作用。英语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其在今后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项技能。大部分学生也能够看到英语在未来事业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论文导读:题。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参考文献:Canale,M.&M.Swain."Theoreticalbaseof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InFore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80,(4).Co
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又显现出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Canale,M.& M.Swain."Theoretical base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In Fore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80,(4).
Colin Cambell&Hanna Kryszewska,(张民伦).'Learning-bases Teaching'[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B.Pride &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张伊娜.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阅读课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
[6]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史宝辉等.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C.Jacques,刘道义.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第一册(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2]桂诗春.谈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J].大学英语教学,1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