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朗读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教学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08 浏览:59744
论文导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关键词:个性化;朗读;引导;自主性
摘要: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朗读;引导;自主性;训练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

一、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又一次明确提出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要求。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沉闷有余活泼不足“对话有余”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即使有朗读,朗读的品质也不敢恭维,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发音、换气,不能灵活自如地处理声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此外,多数学生总不敢大声放开朗读,极度限制了自身朗读水平的提高。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影响了新课标语文教育的开展。
二、定义
个性化朗读是多感官的参与、多角度接受语言材料的全息刺激,促使学生调动已有储备,自主能动的进行快速组合、立体感受,从而获得体验的朗读。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的,倡导以学生为个体进行个性化朗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每个学生源于:论文范文网www.7ctime.com
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语音条件、理解能力、朗读水平、语文基础等各不相同,当然朗读效果千差万别。教师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不要马上打断、纠正,要给学生一个自我体验的空间,耐心听取他们这样朗读的原因,让大家评议,让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改进方法、提高认识,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最出色的一面,让他们敢读、想读、爱读。

三、个性化朗读策略

(一)正确朗读,技巧指导

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我经常和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二)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究的 “敲门砖”。初读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在教学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根据教材特点,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创设问题,或描绘画面,或提供实物,或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补充有关教材内容的背景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其欲罢不能。
在教授《触摸春天》一课,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位盲人”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活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与困难,之后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课堂结尾,播放春节晚会中《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断,而后教师深情陈词:“同学们,这是一群双耳失聪的聋哑人,然而,他们却凭着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带着自己对文章独特的感受来读一读课文吧!”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学生兴趣盎然,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范读,感染学生

“师者,范也”。教师在教学中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论文导读:什么地方用什么语气,哪些地方读快,哪些地方语速要慢,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声音放低一些,在重点地方作好记号。然后试读一遍。如果自己感觉在朗读时还不能完全进入角色,就需要再次斟字酌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使范读更富有感染力,在练习朗读时,可以对着镜子进行表情朗读练习。范读之前,先让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表情的变化
响是无法估量的,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不能只当听众或裁判,而应当好导演,以身作则,作出示范。
为了使教师自己的朗读富有感情,朗读之前必须深入、具体、形象地感受文章的内容,使文章的事、理在头脑中活动起来,使理解与感受水融。使读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与作者的感情思想“同步振动”。因此我们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琢磨什么地方用什么语气,哪些地方读快,哪些地方语速要慢,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声音放低一些,在重点地方作好记号。然后试读一遍。如果自己感觉在朗读时还不能完全进入角色,就需要再次斟字酌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使范读更富有感染力,在练习朗读时,可以对着镜子进行表情朗读练习。范读之前,先让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表情的变化;范读后,让学生评议并提出质疑;最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有表情去读。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教师范读得好,能把学生带入课文中去,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教《桂林山水》一课,课前我让学生趴在桌子上什么也别想,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感情范读课文。教师以优美的语调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优美境界中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中的“静”字,要读得很轻,让学生有“水很静,江面无波”的感觉;“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一句中的“清”要稍加重音,让学生有一种明亮、惊喜的感觉;“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一句中的“绿”字声调要前重后轻扬,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桂林的山“奇”要读出“惊叹”;桂林的山“秀”要读出“赞美”;桂林的山“险”要读出“悬心”。教师这样感情范读,很容易把学生的心带入文本,让学生的情感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在这样情感的熏陶下,学生们想动情朗读课文的就产生了。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注意把握该范读的时机,我认为这是一种能诱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好做法。

(四)发掘情感,增强效果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新课标也有指出:“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掏,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朗读好一篇课文就得贯穿这些理念。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这种情感体验的境界,才能够在这种情感体验的熏掏下动感情地去把课文朗读好。
比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想让学生感情朗读好丑小鸭因到处受欺负、悲伤难过地出走那一段课文,就得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这一部分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播放相关录像片断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一下丑小鸭的凄惨,推测丑小鸭的心理、感受丑小鸭内心的痛苦。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去朗读这部分课文,才能读出丑小鸭的可怜,读出作者和自己对丑小鸭的同情。
还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想让学生朗读好这篇课文,就得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分析理解,准确地了解文中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及草船借箭经过的情况下,再让学生来角色朗读及接龙读,这样才能读出以上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读出诸葛亮的从容镇定、神机妙算。在没有了解其人物特征的情况下要把角色语言朗读好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感情朗读的前提应该是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注重互评,提高朗读

课堂上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许多环节都需要互动评价,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或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等。我发现在“感情朗读”这一教学环节中,互动评价起着很大的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作用。 有一次我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首诗,我先让一个学生来试着朗读,接着让其他学生来自由评价,说说她读好在哪,不好在哪。小学生纷纷说出个人的看法。有人说:“她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这句很抒情,很动听。”有人说:“‘啊!延安,……’这句中的‘啊!’她读得很有感情。”有人说:“‘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是反问句,她读不出反问语气。”有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人说:“‘追寻延安,追寻火红的太阳!’这一句该读重音,可她读成平音。”……学生都很会听,很会评。通过这些互动评价后再让别的学生站起来读,效果就比第一个好。 课堂上我都能深刻体会到互动评论文导读:
价更能鼓舞学生的朗读志气,加强孩子们的朗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总结
伽达默尔说过:“不是语言寓于人,而是人寓于语言。”朗读因人而异,因为学生学会阅读的前提是自己阅读,自己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学生的朗读基础,心理特征,生活阅历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或者超出文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适时适当的指导他们进行朗读训练,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验读出乐趣。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朱玉波
[4]《把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轨道》钱正钱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孙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