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绩效SZY工程项目团队管理案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725 浏览:58420
论文导读:
摘要:广深港高速铁路(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 Express Rail Link)是京港高速铁路的组成部分,亦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骨干部分,狮子洋隧道(简称SZY)做为全线重点制约工程,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工程参与方人员多,其进度直接影响到全线的贯通运营,由此施工进度制约尤为重要。本论文以狮子洋隧道施工进度制约为例,通过公司项目概况和施工特点,尤其是进度计划案例和进度实施案例,以及项目部在施工进度制约历程中遇到的矛盾与冲突,以绩效、激励、文化、组织方面进行浅析,以而找出影响进度制约的因素,结合项目管理论述的探讨,探讨不足的理由,提出改善项目进度制约的具体措施。在案例正文部分,介绍项目进度计划与实施情况,通过任务工作表及甘特图可以看出项目进度滞后的整体情况,在进度实施历程中,项目部部门与一线施工班组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贺班长的困境,例会争论,小王的离开,维保班严班长与经理的冲突,设备技术部经理的辞职。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浅析,得出进度滞后的理由:项目部绩效考核评估权利错位,考核指标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缺乏优秀的团队文化,未建立良好的学习型组织。针对团队绩效,团队激励,团队文化,团队学习方面的不足,我们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在绩效评估权利的合理分配中,确定了以班组的直接领导者评估为主,设备技术部门评估次之,生产部评审意见为参考的评审制度,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三个方面为考核内容,设计出详细而实用的量表;确定“基本薪酬+奖励薪酬+津贴”的方式,详细地设计了绩效工资、奖励薪酬、福利与津贴方面的具体措施,个人进展空间上实行双通道晋升制度,为了提升员工的危机意识,实行员工淘汰制度;制定一系列团队文化建设与实施的措施,提升本项目的团队文化水平;最后以培养员工自我超越意识,改善心智方式,建立共同愿景,培养团体学习精神,树立系统深思的意识五个方面来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这些改善措施来建立具有一支高绩效、富有团队精神和学习精神的队伍,以期培育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进展奠定基础,并为以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绩效论文激励论文文化论文学习型组织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6
ABSTRACT6-10
图表清单10-11
第一章 绪论11-18

1.1 选题背景11

1.2 选题作用11-12

1.3 探讨策略与内容12-14

1.3.1 探讨策略12-13

1.3.2 探讨内容13-14

1.4 文献综述14-18

1.4.1 项目成功与进度14

1.4.2 项目进度与项目团队14-16

1.4.3 团队绩效评估16

1.4.4 企业项目文化16-18

第二章 工程概况18-31

2.1 工程项目概况18-19

2.2 工程进展情况19-29

2.1 进度计划19-22

2.2 盾构安装进展22-27

2.3 盾构施工进展27-29

2.3 本章小结29-31

第三章 团队冲突不足31-37

3.1 电工班长的困惑31-33

3.

1.1 贺班长的困境31-32

3.

1.2 例会争论32-33

3.

1.3 小王的离开33

3.2 维保班严班长与经理的冲突33-34

3.3 设备技术部经理的辞职34-36

3.4 本章小结36-37

第四章 制度和文化上的致因37-40

4.1 团队绩效37

4.2 团队激励37-38

4.3 团队文化38

4.4 团队学习38-39

4.5 本章小结39-40

第五章 团队管理改善对策40-67

5.1 调整绩效评估量表40-48

5.

1.1 谁来评价绩效40-41

5.

1.2 评估量表的调整依据41-43

5.

1.3 评估量表的调整43-48

5.2 改善薪酬激励措施48-58
5.

2.1 薪酬激励措施改善的原则48-50

5.

2.2 薪酬激励的形式与结构50

5.

2.3 薪酬激励的改善措施50-58

5.3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58-61
5.

3.1 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58-59

5.

3.2 团队文化的实施59-61

5.4 建设学习型组织61-65
5.

4.1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61-63

5.4.2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论文导读:对策63-655.5本章小结65-67总结67-69参考文献69-7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71-72致谢72-73附件73上一页12
对策63-65

5.5 本章小结65-67

总结67-69
参考文献69-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71-72
致谢72-73
附件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