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高效打造高效课堂以“教”和“育”谈起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60 浏览:61925
论文导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数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探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也在努力的寻找,努力的尝试,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如李炳亭教授的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观念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1003-2851(2012)-12-0094-01
教育是师生共同铸造灵魂的生命历程。对学生而言,教育直接影响他们当前及今后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教育是其职业生活的全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价值。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灵魂性的教育,必须明确: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且是发现个性,分析个性,发展个性,张扬个性,不搞一个模式,不按一个标准,而最终造就出人人有德,个个成才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且是追求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经验与数据,而且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高万祥老师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教师就是要把大多数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去当导演,自己去当演员,自己去评价。”我们不能老挤着学生的时间了,要大胆实践自己理想的课堂教学观。
高效课堂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课堂教学观,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有一个高层次的认识。

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天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舞台

对于这类现象,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有过一段十分精妙的批评: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学生。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我们的课堂也恰恰也成了这样,成了个别学生的天地,忽视了大多数孩子。
二、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让我们听听一名中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听语文课,这可得归功于教师。教师把课堂分配得既有条又有理,不仅开了路还清了道,根本用不着我们去担心,顺畅得像上高速公路。除了几个读音须要纠正,其他统统不必操心——所有词语教师会为我们解释,免去翻辞典的麻烦;所有的句式教师会为我们分析,把所有难于理解的东西通俗化。而且课堂上从不提问,就是提问也是公开课上,或是为了唤回我们走神的灵魂。我们在课堂上是备受优待的婴儿,这真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是在美美享受着‘鱼’,但青春的我们并不安分,我们希望自己去‘抓鱼’。”
三、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
事实上,日常课堂上“书声朗朗”、“秩序井然”的表象,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贫乏、思想的贫困以及才智的消磨。由于学生在那些纯粹的、外在的知识面前逐渐地丧失了个体意识、主体位置、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公共的知识不仅没有内化为他们个人的智慧,外化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力量,反而成了他们的思想包袱或精神负担。对许多学生而言,知识只是一种巨大的外部压力,而非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他们并没有感受到知识越多越主动,越快乐,反倒觉得知识越多越被动,越痛苦。
四、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安全、愉悦是它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在习俗的、日常的课堂情境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学生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以及被过度地看护、管制和规训,他们旺盛的生命活力及其智慧的自由成长,逐渐变得被动、刻板、僵化和苍白了。他们所获取的各种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心灵需要相分离,并成为了自主发展的异化物,这使得他们逐渐地失掉了个体性、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他们潜在智慧的成长被阻隔了,遮蔽了。
五、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论文导读:,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让我们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师。上一页12
抱好奇
有人说,中国传统教育赖以生存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权威”,二是“记忆”,三是“考试”。这大体上是符合实情的。事实上在许多日常的课堂环境里,由于学生们没有享受到做知识主人所特有的学习原动力、兴趣、、自信心、内在感受力、思维的警觉性和创造性,因而成为了法定、权威、强制、统一以及以考试为唯一价值指向的学科规训知识教学体系的“容器”或“奴隶”,成为了公共知识教育产品的单向接受者和指定“消费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个奇迹。”在大力倡导改革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审视课堂,检讨那个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地方。
可见,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将生活融入课堂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因此,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让我们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