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职教借鉴国外职教经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革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56 浏览:22614
论文导读:也是一种新类型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123下一页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已令世人瞩目,但其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势尚不适应。因此,2006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拟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以振兴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鉴于此,本文从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出发,以如何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为契机,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国外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
前言
二战过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现代学徒制、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他们在教学中愈加重视实践训练、能力本位教育;并把高职教育融入社区经济发展且开放性愈来愈强;同时企业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政府大力支持等等。国外高职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深化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高职教育办学经验介绍

(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能力本位教育

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北美职业教育中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模式,注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课程开发专业委员会, 按照岗位群的需要, 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制定教学大纲, 依此施教。并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该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英国,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形成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典型的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主体,而二者首要的办学主体是企业(对徒工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训或专业培训),另一个办学主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其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学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这样的职业教育制度很明显会给学生带来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能力:既为学生提供了很强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使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来。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为各类教育形式互通搭建了平台。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同时,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学校的办学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设置紧盯社区发展需要,高职教育融入社区经济发展

北美(美国、加拿大)的高职院校把自身融入社区经济发展,已成为社区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成立了学院董事会,董事会由社区内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人员组成,有政府官员、行业会长或银行、商行、公司总裁等,当然也有学校有关人员参加。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大政方针。并且每个学院都设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研究市场,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美国威斯康辛州(以下简称威州)为例:威州位于美国中北部,是美国第一个建立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体系的州。威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他们根据当地经济特点,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和课程计划,使人才培养更符合本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产教结合。威州是美国主要的农业州之一,为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威州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门类和课程,如农业综合企业、农产品加工、饲料等,而这些专业一直是该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强项。其实,美国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服务于社区的专业优势。

(四)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 培养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高职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是一种新类型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论文导读:学模式的新颖性与“以特立校”相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彰显课程设计特色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本位观,它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训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完成职业
、能力水平自然有其自身的要求。根据高职的特点,它需要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国外对高职的教师资格要求是严格的,在德国,高职教师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并且大都有两个职称,即工程师和教师;中职教育的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毕业文凭,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到企业实践3-5年才能任教。

二、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拟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找到一条通过职业教育,其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来提升国家和民族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如工业化进程缓慢、就业、贫穷、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问题等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建成一批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既根据中国国情,又要借鉴世界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以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它们在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重新振兴中国的技术教育,了却百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的苦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重新塑造中国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让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这一计划的出台无疑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对重新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应当将开放性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但又不可照搬照套,必须融入“中国元素”,使之符合我国国情。其次,要把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颖性与“以特立校”相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彰显课程设计特色

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本位观,它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训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现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如加拿大的CBE课程模式、欧洲的CBET课程模式、德国的课程模式等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彻底改变过于强调理论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课程设计理念,按职业岗位需要、能力本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实用、够用、管用原则,将专业课与实验、实训课合为一体,开发出适合时展要求、适合学院自身办学条件的校本课程。以不断把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以工学结合组织教学,引领实践教学水平特色

工学结合原则是指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 坚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按照“理实交叉”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让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不仅实现校内的实验实训相结合, 而且做到实践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产品生产相结合,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企业产品生产的实际相结合。
因此,在示范性高职院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工学结合,使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论证,并从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开发,实施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中选择能够进行教育教学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成为高职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与企业深度融合构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关系,倡导办学多样化特色

校企深度合作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实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计划的实施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回归高职教育的本来面目,匡正高职教育的真正内涵。示范性院校建设单论文导读:
位必须转变办学观念,积极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找准校企合作的动力,寻求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主体,更加明确和真正发挥学校、企业人才培养“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企业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部分,让企业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另一阵地作用。
同时,树立高职教育办学新理念,做到办学模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化和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多元化。借鉴美国“多元制”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各种教育互相沟通,政府、企业、个人重视并积极参与的“多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突破政府包揽高职教育的传统办学体制,积极吸引各社会力量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开展合作办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企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业人才的培训地,科技成果的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进而实现校企"双赢"。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四)构建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 服务地方经济,培育人才培养区域化特色

就德、日、美三国而言,其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区域特色。在某一区域内所设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不同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通常都有自己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具体化到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因为其明确的针对性,对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借鉴国外社区服务经验,构建我国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 对增强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尤为重要。服务型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体系。它强调服务,要求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定位教育的发展, 注重教育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耦合。
因此,国家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要求各高职院校办学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专业设置要紧贴本地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心,同本地经济形势的发展形成和谐联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四、结语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强化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灵魂,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的关键。这项工程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国外模式的、真正本土化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此外,在深入了解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和加强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掌握与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话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并入世界发展的轨道,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
参考文献:
张忠福.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 实施能力本位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9(3)
杨永明,黄承.国外高职办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左彦鹏.国外高职的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4]马少伟.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及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作者简介:刘洁(1963-6),女,汉族,籍贯:江西吉安,硕士,广东珠海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