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熊猫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配乐音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75 浏览:14113
论文导读:在透着侠者特有的孤寂意蕴中,锣声的再次敲响悄悄地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大幕。婉转的竹笛配以写意的二胡,古老悠远的铜锣形成了典型的中国戏曲开场,作曲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与认知着实让中国观众惊叹不已。(谱例1)随着二胡渐渐消失,音乐过度到神龙大侠的主题,快速的场景切换配上一段非常的典型爵士音乐作为背景的弦乐演
[摘要] 《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的大放异彩离不开其几乎完美的电影配乐,该片大量运用中国民族乐器,如竹笛、二胡、古筝、琵琶等,以及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衍变、发展,既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同时又将西方交响乐及电子乐融洽的穿插于其中,汉斯·季黙与约翰·鲍威尔这两位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驾驭令广大中国影迷叹为观止。
[关键词] 《功夫熊猫》中国传统音乐元素配乐音乐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

2.24.025

《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以中国古老的武侠文化为背景,其电影配乐与画面的结合制作得惟妙惟肖。好莱坞配乐大师汉斯·季黙和约翰·鲍威尔二人在继《夺宝金子城》之后再度携手,成功的完成了这部近乎完美的电影配乐。这部动画电影以西方交响乐为主体,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重要元素,为观众打造了一部美轮美奂的中国功夫盛宴。同时,这两位大师对主题音乐的旋律创作,对音乐意境和韵味的把握,没有格格不入似是而非的间离感,而将其完美地融合在动作片电子曲风中,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时代感和节奏感。两位电影配乐大师创作可谓是该片成功的点睛之笔。
《功夫熊猫》电影配乐分析
《功夫熊猫》电影配乐的大放异彩,离不开汉斯·季黙与约翰·鲍威尔两位大师精湛的配乐技艺,本文就经典音乐片段进一步对这部近乎完美的电影配乐进行分析。

一、塑造人物性格

1.Hero

作为整部电影的开篇乐章,《Hero》很好的诠释了这个发生在中国的古老的故事氛围,也明确的指明了整部配乐的曲风。汉斯·季黙精湛的技艺和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解成就了这曲《Hero》风靡全球。
一声中国传统的的铜锣声伴随着悠扬的竹笛,缓缓将我们带入了古老的中国,鲜明的五声调式和竹笛旋律的进行,渐渐远去的锣声,配合逐渐拉近的山水写意图景,就像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即将为我们讲述一个意味深远的中国故事一样。紧接而来的一段旋律交给二胡与琵琶,在透着侠者特有的孤寂意蕴中,锣声的再次敲响悄悄地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大幕。婉转的竹笛配以写意的二胡,古老悠远的铜锣形成了典型的中国戏曲开场,作曲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与认知着实让中国观众惊叹不已。(谱例1)
随着二胡渐渐消失,音乐过度到神龙大侠的主题,快速的场景切换配上一段非常的典型爵士音乐 作为背景的弦乐演奏出五声调式的旋律,但最具爵士特征的架子鼓鼓点和铿锵有力的铜管在其间的滑音进行,使这段音乐呈现出新奇的中西合璧的音乐。典型的季黙式动作场景电子乐立刻就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伴随着爵士鼓点轻轻摇摆的同时却欣赏着一场侠肝义胆的江湖厮杀,相信这绝对是武侠电影之先河,这种别出心裁的表现形式能够立刻抓住观众的兴趣,并快速的将观众带入到故事的情节当中,这也是整部配乐的精髓所在,让观众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过后音乐进入到一段欢快跳跃的弦乐拨奏,典型的西方配器加以传统的五声调式,完美的中西合璧让我们无不为作曲家精湛的配乐手法所征服,最终这首《Hero》结束在一段欢快的长笛声中,为这场浩浩荡荡的中西文化交融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些旋律大多以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和宫调式为主,中国传统音乐的进行离不开“起承转合”这个要领,而影片大量音乐的起承转合都围绕这些五声调式旋律衍生和发展,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意味深长,由中国传统音乐到西方电子音乐的过度及衔接恰到好处。

2.Panda Po

《Panda Po》是熊猫阿宝的主题音乐,而此时的阿宝只是作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为一只熊猫而非神龙大侠,这是一段非常抒情的场景音乐,它出现在整部影片的最后,师徒二人在桃树下分享包子的情景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和农耕社会典型的自给自足式的欢欣愉悦。
跳动的音符,轻巧的弹拨弦乐悄悄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充满温馨的地方,伴随着扬琴敲击出的跳跃旋律,轻松欢快地引领着低声部的拨弦律动,立刻便把我们又带回到了那个美丽祥和的和平谷:(谱例2)
轻快地打板声和扬琴的一系列变奏缓缓推出了第二次出现的主旋律,再现时主旋律其主奏乐器加入了西洋打击乐器——马林巴,马林巴的“叮咚”之声,仿佛潺潺流水,迎合着扬琴的欢快流畅,为我们展现了充满无限生机,一片欣欣向荣的和平谷。同时,在每一个乐句结束时,都会有一段扬琴演奏的副旋律与之呼应,一问一答,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歌对答式的鲜明特征,这与画面中师论文导读:
徒二人的交流和分享配合得十分默契。(谱例3)
紧跟其后的这一片段里,作曲家运用了中国式的戏曲小打(吊镲、小锣、响板),配以铿锵有力的大鼓使此段配乐在诙谐跳跃的同时又不失恢弘大气,此时的主奏乐器已经由扬琴换成更为灵巧的小梆笛,将这种蓬勃向上、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渲染得极具韵味。(谱例4)
过度部分的低音由扬琴代替了贯穿始终的弦乐拨奏,并加入了中国戏曲中极具幽默和调皮特性的小锣,别有一份风味。乐曲进入中后部则是对第一乐段的重复,配器上变化更加丰富多彩,比如优美的弦乐代替了之前的扬琴加入了对答式结构,情绪相比之前抒发得更为饱满和高涨,逐渐的将乐曲推向一个。乐曲最后回归恬静,在最初的拨弦声中停止,好像刚刚听完看似平凡却有无限意蕴的故事一样,意犹未尽的感觉油然而生。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这段简短的配乐中,作曲家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典型的旋律创作手法——“鱼咬尾”在4乐句主旋律中非常显著。“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上前后衔接紧密,句式匀称整齐,听来环环相接,明快流畅,情趣横生,像一条条鱼儿头尾咬串在一起一样,所以民间用非常生动的比喻称之为“鱼咬尾”,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创作思维,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大量中国名曲都运用了这一手法。(谱例5)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