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解读解读网络自拍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94 浏览:154691
论文导读:人主页虽然属于私人领域,但是却有公共领域的性质。批判学派的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意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共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证。网络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网络自拍使私人领域不断向公共领域渗透。传统上,裸露身体的自拍照属于个人隐私,然
【摘要】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网络自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剖析其中各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抗,展望网络自拍文化的前景和未来。
【关键词】网络自拍;自曝隐私;文化解构;女性主义;亚文化收编
自拍,英文名为self-timer,网络自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繁荣并成为时尚,成为人们舒缓压力、展现自我的方式,也成为人们追名逐利的渠道。天涯社区的网络自拍栏目“天涯真我”自创立两年时间以来,帖子已经超过50万,猫扑的贴吧、网易相册也有着惊人的点击率。空间相册、人人网,还有各大婚恋交友网站,网民也都乐此不疲地上传自己的自拍照,网络自拍图片以女性为主,其中不乏一些性感挑逗的自拍照。网络自拍带来了巨大的点击率和商业利益,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经营网络自拍。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渗透
网络自拍既是私人行为,又是公共行为。新媒体的发展使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织,并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界限,出现了公共空间私有化和私人空间个人化的特征,梅洛维茨将其称之为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自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后台行为前台化,使人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呈现,建构虚拟空间的自我身份认同。网络自拍是网民自我展现的方式,博客等个人主页虽然属于私人领域,但是却有公共领域的性质。批判学派的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意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共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证。网络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
网络自拍使私人领域不断向公共领域渗透。传统上,裸露身体的自拍照属于个人隐私,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民开始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和隐私,网络的匿名性推动了网络自拍的发展,众多网络以自拍的方式迅速蹿红,也刺激着人们通过个人化的隐私书写成为新的文化精英,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把隐私锁在自己心里,而是开始寻求欣赏自己的观众以及和有着相同志趣的网民互动。他们只是把网络自拍看作是一种展示自我和寻求认同的方式,由此导致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是新媒体时代互动、参与、分享精神的体现。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入侵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也是等各类事件产生的原因。
文化解构与身份建构
网络自拍其实是一种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文化。它打破了传统的精英垄断文化的局面,网络上不再仅仅是明星、政客们的面孔,草根和精英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用户,社会资本不容易带入,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自拍展现自己,更有人借此成为网络红人。网络自拍是一种文化解构,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的特征是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追求多元化与差异,以无中心反中心,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代替模式,以游戏攻击精神,以读者抗拒文本,网络自拍文化即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点。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对身份平等的追求。
网络自拍文化在解构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自我身份认同,建构了青年亚文化。网络自拍族勇敢、自我的风格诠释了新媒体时代打破文化霸权的勇气。传播学者阿伯克隆比和朗斯特提出“观展、表演”范式,描述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变化,认为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文本的阐释者,而且他们也在利用媒介进行表演,并经由这种表演建构自我身份和寻求他人的认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手机、相机等越来越普及,降低了媒介的技术门槛,自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这种积极的自我呈现与表演体现了公体意识的增强,也体现了现代人的自恋文化,网络自拍族不仅展示自己的自拍照,同时也表达自己的个性、理想、追求等,与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互动,建构虚拟社区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发展。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部落化—脱离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进程,网络自拍的社区化即是经历了脱离部落化后重新部落化的阶段,只是从传统的联系紧密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区向跨越时空限制的、结构松散的、以趣缘为基础的虚拟社区转变。他们在积极的自我展示中收获使用的满足,建构自我身份认同。
隐私保护与自曝隐私
隐私是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天性。我国论文导读:
法律也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然而网络自拍的兴起对隐私权的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追逐功利,隐私自曝的尺度不断增大,而网民的边缘需求增多,更热衷于绯闻、、信息,网络自拍即迎合了这种需求。
人们依赖隐私保护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窥探他人隐私以追求快感体验。网民有权利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开的隐私还是隐私吗?自曝隐私是为了与别人互动、分享,然而自我暴露应当缓慢到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感到惊讶的速度。自曝隐私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也满足了自己渴望被接纳、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大多数网民自曝隐私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有的人自曝隐私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宣泄,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炒作行为,其背后甚至是的操作。网络自拍也逐渐变成吸引国民目光的手段,网民的媒介素养仍有待提高,隐私的自曝与保护都需要有一定的限度,我们也应该注重培育网民积极健康的隐私文化,而不是刺激他们热衷于消费隐私。把自由和责任统一起来,尊重别人的隐私,也珍惜自己的隐私,才能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良性发展。
网络自拍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网络自拍中,女性比例较高,这也体现了女性的觉醒,荷兰女学者洪美恩对电视剧《达拉斯》的研究是现代女性主义研究的典范,体现了有关男人不再凌驾于女人之上的想象的政治。网络自拍满足了女性的虚荣心,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她们实现自己梦想的桥梁,如芙蓉姐姐本是一个失意者,而正是借助于网络自拍,她找回了自我,追求自己的理想源于: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成了明星。
网络自拍文化打破了传统的男性主流文化,扭转了现代由男性主导观看女性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女性操控他人来观看自己,并借由自拍创造更多的观看方式,女性的身体,男性的目光。因此有人给网络自拍贴上了性解放的标签。然而,在潜移默化中,是男性规定了网络自拍中女性的身体,男性通过符号权力在网络中重构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关系。面容姣好、身材性感的女性更容易得到男性网友的垂青。与其说网络自拍的女性主动俘获了男性,不如说这些女性主动迎合了男性。[3]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女性的觉醒,但仅靠裸露自己的身体迎合男性的目光无法获得心灵的满足,女性更应该展示自己的内涵与修养、理想和追求,从而真正赢得男性的尊重和仰慕。
创意产业和文化工业的交会
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创意产业的性质,创意产业即让有创意的艺术或文化形式通过产业的手段创造经济价值,并通过市场对文化消费的普及反哺创造实践和公民的文化精神。它是由网民自己生产,表达自己需求的文化形式,然而由于商业利益的侵蚀,网络自拍文化逐渐呈现出了文化工业的性质,“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概念,文化工业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标准化、娱乐性的特点,迎合低级趣味,其中渗透着“宰制的意识形态”,是对个性的泯灭,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具有隐匿的欺骗性。文化工业的每一个运动,都不可避免地把人们再现为整个社会所需要塑造出来的那个样子。[4]互联网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平台,网民通过网络自拍表达自己,收获使用的满足和社会资本的增长,既巩固了强关系,也加强了弱关系,而同时网络媒体收获利润的增长。然而现在网络媒体却更多看重网络自拍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网络自拍族大多按照网络审美标准展示所谓的自我,追求非主流。灯光、PS制作等自拍技术制造了太多千人一面的。而过分追求自我身体的展示,也许忽略了个人内涵修养的魅力,而这些魅力恰恰最不易在网络世界中展现出来。一味地追求自我形象的展示也许只会造成浅薄和自我的畸形发展,从而使网络自拍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浅薄、低俗的文化。[5]
网络自拍文化生长在创意产业和文化工业交会的地带,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文化工业链条上的一环。二者的张力在于独特与复制、交往与私有化、超越与重复之间的矛盾。文化工业的运作更多强调产品的独占和市场利益的最大化,窒息了网络自拍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阻碍了网络自拍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使消费文化逐渐取代了审美文化,由此导致网络自拍文化逐渐由多元化走向同质化,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创意生成的土壤,鼓励网友不断创新,避免使其走向同质化、浅薄化,陷入文化工业的漩涡。
网络自拍文化的抵抗与收编
网络自拍文化促进了亚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源于论文导读:
:高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于网络自拍文化对主流文化具有解构的威胁,主流文化势必要对其予以遏制和收编,传统主流文化和网络自拍文化不断博弈、对抗。当网络自拍文化不断繁荣时,媒体、司法、市场从各个层面试图对其进行界定、贴标签、遏制、散播、利用,试图把亚文化的风格整合和吸纳进统治秩序中。[6]网络媒体早已意识到网络自拍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其中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正在逐渐将其收编到主流文化当中。网络自拍引发了群体无意识的围观,迎合了部分网民低级趣味的需求,各种事件不仅构成了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也助长了媒介的资本倾向和窥私文化。网络媒介则充分利用了网民的心理需求,推波助澜,网络自拍面临着由展现自我到裸露自身的危险。网民逐渐忽视了对自我精神的追求,更多地追求虚荣和名利,网络自拍内容的庸俗化趋势也日趋严重。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媒介利用网民的创意吸引眼球,追求商业利益,网络自拍文化逐渐被商业力量所操纵和利用。
网络自拍文化是通过风格化的方式挑战主流文化以建立集体认同。在网络自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中,网络媒体起到了微妙而关键的作用,媒体再现亚文化的方式让它们看起来更加奇特,与此同时,商业收编也悄然而至。网络自拍文化为了抵抗主流文化和商业主义的收编,不得不转变自己的风格,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网络自拍文化一旦被主流文化所收编,它就丧失了创意和灵性,逐渐消融、消失。因此,对于网络自拍文化,我们应该持宽容的态度。不管网络自拍是自娱自乐,还是自愚自乐,网络自拍的快乐肯定来自灵魂的最深处。[7]网络媒体在关注商业利益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共利益,文化格局的多元化有利于满足人们不同方面的需求,更有利于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结 语
网络自拍给予网民展示自我的新的方式。网络自拍在解构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虚拟空间中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曝隐私挑战了传统观念,也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潮的勃兴,然而由于商业主义的侵蚀,网络自拍文化正在被主流文化所收编,逐渐呈现出文化工业的特性。我们需要把握好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不断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同时网络媒体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把关,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自拍:网络上的影像人生专题[EB/OL].http://culture.16

3.com/special/00281MGS/wangluozp.html.

百度百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16794

2.htm4

[3]向淑君.敞开与遮蔽——新媒介时代的隐私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4]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0:118.
[5]王玮,邱鹏.网络自拍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06(4).
[6]胡疆锋.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J].现代传播,2009(1).
[7]东方尔.网络自拍[N/OL].深圳晚报,2007-06-13.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