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峰值工资“拉力”与城市劳动力流入峰值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49 浏览:133972
论文导读:区、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并不自由。安虎森,颜银根,朴银哲指出当城乡市场开放度高于“临界值”时,城市高房价与户籍制度具有“门槛效应”。

二、理论与计量模型设定(一)劳动力行为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2004—2009年全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依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对我国劳动力要素流动问题进行了整体样本与分样本的实证研究。从实证的结果来看,我国城市工资水平对劳动力要素流入的拉力在整体上呈现递减状态,也即工资水平的提高不能带来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增加,劳动力数量同工资水平之间的倒U关系使得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数量在理论上有个峰值。同时城市分样本估计告诉我们,低收入城市与高收入城市的工资水平对劳动力要素的拉力是不同的,高收入城市已经进入了工资拉力递减的倒U状态,而低收入城市则处于工资边际效用递增阶段,因此对高收入与低收入城市的城市化政策应该是有差异的。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引发了我们对城市的生产力峰值与劳动力要素流入峰值的协调性思考。
[关键词]工资;推拉理论;要素流动;农民工;民工潮;民工荒

一、引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民工进城形成规模化的时期,这种由大量农民外出打工所形成的 潮流称为“民工潮”。与民工潮相反的是从2003年起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民工荒”,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之后迅速的在全国范围蔓延。而实际上,“民工潮”与“民工荒”都是中国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伴随现象。“民工潮”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其一,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相对农村的高工资水平是吸引农民工进城的主要拉力。林毅夫、余淼杰的实证分析显示,在我国政府的目标函数中,农民的权重小于 工人,农民福利的权重也小于资本积累的权重。中国城市制造业发展对劳动力 形成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的巨大需求。农村劳动力有迁出的意愿的并不是劳动力转移的充分条件,这还取决于城 市部门是否能够吸纳如此多的劳动力。环球通视主管世界工业服务的马克· 基利昂指出: “美国的生产率优势十分巨大,2010年其制造业产出仅略低于中国,但其制造业的工人为11 50 万,而中国相同的部门雇用了1亿人。”(新华网2011年3月15日)。从劳动力市场均衡角 度看,“民工潮”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力供给约束被打破的过程,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 并不是无限的,“民工荒”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EG.Renstein的“推拉”理论将劳动力转移归因于歧视、压迫、天气、贫困等不利的生活 条件。 D.J.Bagne系统化了“推拉”理论,他指出人口的流动是以改善生活条件为目的的 ,生活条件相对不利的地区是推力,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拉力,劳动力主要是从生活条件 不利的地区流入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地区。[3]E.S.Lee对推拉理论作了修正,认为流出地和流入地实际上都既有拉力又有推力,并补充了第三个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距离远近、物质障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移民本人对于以上这些因素的价值判断。[5]Au与Henderson认为户籍制度是阻止中 国要素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地区与地区、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并不自由。 [5]安虎森,颜银根,朴银哲指出当城乡市场开放度高于“临界值”时,城市高房价与户 籍制度具有“门槛效应”。[6]

二、理论与计量模型设定

(一)劳动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