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日本论日本可爱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19 浏览:11150
论文导读:孕育出对细小及童稚的“可爱”意识。当今的日本人追求可爱,与其说是时尚潮流,不如说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审美观和社会文化。日本传统美学崇尚谦逊、纤弱和童真。而可爱的服装和装饰品普遍造型小巧、设计简洁、色调柔和,恰好是日本传统美学概念的最好诠释。

3.可爱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日本高中女生和年轻白领女性是追逐

【摘要】近年,在日本无论针对人、物、事都喜欢使用“可爱”一词。受日本“可爱文化”的影响,“可爱商品”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及世界各地特别流行。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其原因何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日本的 “可爱”含义,使用“可爱”的文化背景及其“可爱文化”的弊端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日本;可爱文化;可爱商品
一、引言
随着日本动漫画事业的发展,“可爱”一词已经成为日语的外来语,受日本“可爱文化”的影响,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及世界各地,“可爱商品”特别流行。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其原因何在,日本人为何如此推崇可爱?下面就日语里 “可爱”的真正含义,使用“可爱”的文化背景,“可爱文化”的利弊等进行探讨和诠释。

二、日语里可爱的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1.日语里可爱的含义

日语里的「可愛い」含有可爱的,心爱的,讨人喜欢的,小巧玲珑的,宝贵的,小型的等含义。即平常用中文音译过来的“卡娃伊”,这是日本女性特有的感叹用语。日语的“可爱”和汉语中的“可爱”一词的意思及使用场景不同。也就是说日本人对“可爱”一词的理解有深刻的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在中国,只有小孩儿才会被人称为“可爱”,成人被人称为“可爱”是有嘲讽的意思的。“单纯得可爱”,“傻得可爱”等等。
日本人称人“可爱”的时候,不考虑年龄因素。年纪大了以后,想成为“可爱的老奶奶,可爱的老爷爷”源于: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意思是老年以后不想变成古板无聊的老人,想成为讨人喜欢的、随和的老奶奶、老爷爷。的确,朝气蓬勃、待人亲切的老奶奶、老爷爷很可爱。用汉语理解就是很值得人喜爱、爱戴。日语中有这样一个对任何年龄层的人都可以使用的赞美的词句“可爱”,用起来的确方便。

2.可爱的起源

日本人对「可愛い」(卡哇伊)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期。平安时期有名的女作家清少纳言在当时就指出了:“凡是细小的都可爱”,而且在作品《可爱的东西》里不断以稚趣作为说明的例子:“三岁左右的幼儿急忙地爬了起来,路上有极小的尘埃,给他很细致地发现了。他用很可爱的小指头撮起来给大人看,实在是很可爱的。留着沙弥发的幼儿,头发披到眼睛上边来了也并不拂开,只是微微地侧着头去看东西,也是很可爱的。”如上所述,日本传统美学观念中对“可爱”的鉴定,早已包含及孕育出对细小及童稚的“可爱”意识。
当今的日本人追求可爱,与其说是时尚潮流,不如说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审美观和社会文化。日本传统美学崇尚谦逊、纤弱和童真。而可爱的服装和装饰品普遍造型小巧、设计简洁、色调柔和,恰好是日本传统美学概念的最好诠释。

3.可爱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日本高中女生和年轻白领女性是追逐可爱物品的主要群体,对她们来说,可爱是一种确认自我的工具。她们中的大多数喜欢和别人一样的打扮,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希望拥有。即使本人愿意展现自己的个性,但往往由于都去搜寻杂志上刊登的衣服、饰品,模仿上面的发型,最终大家都趋于雷同。在近似的审美倾向的指引下,她们一旦发现可爱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共鸣,朋友之间就确认对方和自己是同类型的人,获得一种归属感。近年,日本年轻女性频繁使用的可爱一词,除“小巧而值得喜爱”的原意外,还有“好”、“满意”等含义,另外还可以表现对动漫或游戏等各种媒体中某一对象的倾倒、执著之情。
日本女性喜欢被可爱的事物包围,渴望使自己变得可爱,这与日本社会中依然存在的“男尊女卑”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爱的女性往往看起来是柔弱无助的,能够更清晰地反衬出男性的主导地位。
另外,可爱不仅仅是女性,男性也卷入了可爱风潮,他们喜欢给人可爱感觉的流行服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部分女性的可爱是外界强加给她们的之外,更多的人是积极地选择了可爱的风格。这时的可爱可以说是反抗日本社会规则的武器和策略,尽管这种反抗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日本社会规矩繁多,上下级关系严格,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责任重。于是,一些成年人不自觉地接受了可爱风格,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比起成长为社会人,他们宁可继续当一个孩子。即使是公司要求统一穿套装,他们也会在手机上粘贴可爱的贴纸,或在挎包上挂个小毛绒玩具。当然,也有人出于一定的目的而求助于可爱风格。一般来说,可爱的下属容易得到上司的喜爱,同时,上司也不会把可爱的下属视为威胁,这样上下级关系就变得比较融洽。
三、日本人推崇可爱的具论文导读:02年,巴黎现代美术财团举办了以“kawaii”为主题的艺术展览以来,“卡哇伊”就成为法国的流行语。借着巨大的海外市场,日本动漫等次文化已有进入主流的倾向。从2000年开始,日本文部省就在教师手册上表示:“漫画是日本传统表达形式之一”。前不久,kitty猫、机器猫等卡通形象分别被任命为日本的“观光大使”和“动漫大使”。对
体表现

1.孕育“可爱商品”的经济效应

日本现代年轻人热衷可爱的文化氛围势必孕育出“可爱商品”。其中最大的成功例子首数Kitty猫。这只没嘴巴的小猫从30多年前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世界各国女孩的追捧。它的形象已经被印在两万多种不同的商品上,行销40多个国家,每年为版权所有者和使用者创造近百亿美元的利润。宠物小精灵也掀起了世界性的热潮,其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高达51亿美元。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放映的动画片中,有近六成是日本制造的。日本动漫、影视和电玩产品,于1992至2002年间增加了300%,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出口产业。如今,美国规模较大的录像带出租店都有日本动漫专区,日本动画更是在世界各国的电视台竞相播放。

2.可爱文化改变日本形象

日本的“可爱文化”,是卡通人物大大的眼睛,是LV包上的小樱桃印花,它是手机壳的贴纸装饰,是日本人对所有令人感到可爱的事物的提炼与浓缩。作为可爱文化代表的Kitty猫、皮卡丘、机器猫等卡通形象,在日本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政府出版物、公共告示牌、军方的广告及民航飞机等等。同样,成年人使用印有米菲兔的、神社里的护身符。
现在,日本在海外市场上的产品,几乎是清一色的可爱路线。在英美,“kawaii”已经成为人人皆晓的英文单词,美国流行乐歌手在MTV中使用这个词;英国有以“Kawaii”命名的玩具店;2002年,巴黎现代美术财团举办了以“kawaii”为主题的艺术展览以来,“卡哇伊”就成为法国的流行语。 借着巨大的海外市场,日本动漫等次文化已有进入主流的倾向。从2000年开始,日本文部省就在教师手册上表示:“漫画是日本传统表达形式之一”。前不久,kitty猫、机器猫等卡通形象分别被任命为日本的“观光大使”和“动漫大使”。对于日本在文化外交中打出的“幼稚牌”,日本本世纪的“可爱式”。从前,外国人想起日本人,联想最多的是为君主的日本“武士”,而随着日本卡通、电玩等次文化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保守”的形象已渐渐发生了变化。
日本政界也早就意识到了流行文化的重要。日本外务省在发表“可爱大使”时表示,在开展传统的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被世界年轻人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以促进各国对日本的理解。也就是说,“可爱”文化外交的重点是青少年。要打开青少年的心扉,比起茶道、书法等传统文化,流行文化更有优势。

四、可爱文化的弊端

“可爱文化”为日本创造了不少商业上的成功。可爱文化所孕育的可爱商品,为日本赚了不少钱,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日本学者还是对这种一味推崇、追求的可爱文化表示忧虑。他们指出,日本的流行文化中也包含很多暴力、性等不健康内容,而这种文化之所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就是依靠这些。因此,有日本人担心弘扬这种文化会损害日本的国家形象,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的担忧。
还有,在日本不分年龄、性别的迷恋“可爱”文化,透露出日本人不愿意长大、停留在童年的普遍心态。日本人有通过卡通形象来寻求精神上的和平,逃离残酷的现实的倾向。也有学者把青少年的幼稚病表现归因于漫画的流行。他们认为,崇尚可爱的现象显示了日本人心智幼稚,担心推崇内敛严谨的日本传统文化将因此走向没落。
日本小说家清水义范为此写了《大人がいない》(《大人的消失》一书,筑摩书房,2006),书中论述了当日本人统帅世界“幼稚文化”,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可爱商品”,也就意味着它真的成了一个没有大人的国家了。这里的“大人”既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7ctime.com
指生理年龄,更指心智的成熟。日本经济评论家的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痛感年轻一代的无,不上进,轻学习,弃思考,称这种只知道消极逃避,无责任感的现象为“白痴化”。由其总结的种种“笨蛋现象”,从经济文盲,官员弱智,到肥皂剧走红与恶搞成风,许多人拿无知当个性,拿幼稚当可爱,以至于词汇单一,言语粗鄙,有一些正是被这个社会认可为“可爱”的。他认为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可爱文化”背后的社会问题就是日本人整体性的自我封闭,不想长大,以及由此造成的内聚力的涣散、学习力的下降和责任意识的缺失。也许正是这种弥天彻地的“可爱”风潮,造成了今天的日本社会走向衰落。
当下的日本,丢弃内敛、认真与严谨的传统,以幼稚为可爱,并且整个社会的氛围不断在提醒与规训人必须在内心放大论文导读:纪的“物哀”美学;十三世纪诗人的“幽玄”美学;十六世纪茶道所讲的“闲寂”和十八世纪艺伎所重视的“粹”相媲美。从痴迷者的年龄与性别看,“可爱文化”不仅覆盖少男少女,就连老年人也被认为“可爱”才幸福。另一方面,对可爱抱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可爱其实是人类童心未泯的象征。也有人认为“可爱”文化让人觉得日本人始终
和强化这种“可爱”偶像,并尽可能地在潜意识中与之同化;还有你必须先幼稚白痴起来,才有可能成为这个社会快乐的一员。所以,已有日本人指出,如此追求“可爱”,很恐怖,担心日本会因此而颓废。
五、结语
可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环,也成了日本的象征。可爱已经渗透在日本“以和为贵”的文化里。可爱在日本是一个很有魔力的词,只要人们可接受的都是可爱的。这种文化足以和十一世纪的“物哀”美学;十三世纪诗人的“幽玄”美学;十六世纪茶道所讲的“闲寂”和十八世纪艺伎所重视的“粹”相媲美。从痴迷者的年龄与性别看,“可爱文化”不仅覆盖少男少女,就连老年人也被认为“可爱”才幸福。
另一方面,对可爱抱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可爱其实是人类童心未泯的象征。也有人认为“可爱”文化让人觉得日本人始终不愿意长大,逃避残酷的现实,也危及了日本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取“可爱”之优势,去“可爱”之弊端的话,相信“可爱文化”将会得以发扬及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四方田犬彦著.孙萌萌译.论可爱[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曾沢まりえ.可愛い文化の背景[J].尚絅学院大学紀要,2010-07(59):23-34.
[3]増淵宗

一、かわいい症候群[M].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1994

[4]櫻井孝昌.世界カワイイ革命[M].PHP新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