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项目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革新中项目选择开发对策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29 浏览:125028
论文导读:
【摘要】对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和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从项目内容、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项目设置对教学效果影响和项目设置对学生职业认知度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更贴近企业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项目选择开发策略;比较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育部16号文件中提出的“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转变现有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在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应用。
项目化教学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角色为学习主体、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企业项目业务流程模拟为核心,因此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的起点应是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继而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 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依据工作逻辑进行架构,开发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体系,完成项目化教学的整体性设计。
笔者在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开发,即项目选择的科学合理性问题是项目化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点。而在作为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起点的工作任务分析环节中,不同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将得到完全不同的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微生物学》课程是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在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和项目选择策略,形成了两套不同的项目设置方案。方案一,采用独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对教学项目进行选择开发;方案二,采用整体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对教学项目进行选择开发。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改经验,就以上两种方案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进行比较。
1 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
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落脚点首先是对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知识要点和能力要点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再从工作领域中选择能够覆盖知识、能力要点的某一个独立工作任务并加以改造,形成教学项目。在这种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引导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课程项目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这种策略从学科体系的课程知识能力结构出发,力图在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并在项目的安排中适当考虑了实际工作的顺次关系,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方案一中,各个项目基本涵盖了《微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知识技能要点,如项目2“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分离、保藏与观察”,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微生物学综合实践项目,在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该项目就涵盖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和镜检技术等知识技能要点。但是从方案一的整体上来看,项目与项目之间可各自独立,联系不够紧密,且与学生今后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距离。
表1: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引导的项目设置方案

2 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出发点并不是传统的学科教育,而是动态的工作流程和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生涯,以工作流程和职业发展生涯中所需的知识技能要点的自然结构作为课程项目设计的主题框架。在这种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引导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课程项目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二”)如表2所示。
表2: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引导的项目设置方案
【注】*为学生自主设计项目。
由表2可见,方案二以企业的大致生产流程为序,完全以知识能力要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应用时序作为组织项目化教学内容的依据。项目内容从简单到综合,不仅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在该生产领域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方案二中,首先设计了“入职培训”这一项目,和生产企业的员工入职培训对应,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工学结合的特点。“活化生产菌株(细菌)”这一项目的工作内容,从培养基的制备开始到最终活化菌种的镜检检验,其流程与生物制药企业发酵车间种子室的工作流论文导读:
程相吻合。从“入职培训”开始,到简单的“活化生产菌株(细菌)”和“纯化化生产菌株(酵母菌)”,再到“检测产品中的微生物”和最后的“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项目的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与生产企业中不同级别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匹配,项目之间阶梯式的难度递增关系恰好体现了一名企业员工的职场发展前景。
3 两种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比较
在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不同,将直接导致项目设置的差异,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下面,笔者将对上述两种具体的项目设置方案进行比较。

3.1 项目内容、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的比较。

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能力训练子项目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种方案的项目内容都能够涵盖生物制药企业发酵车间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需求,所以两种方案的项目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两种方案在项目的设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方案一的项目设置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其本质仍未脱离学科型教学,单个完整项目之间缺乏连贯,没有体现出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工学结合方面做得较为牵强。方案二的项目设置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出发点是企业动态的工作流程和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生涯,是一套较好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体系,体现了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方案二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契合度比较高。

3.2 项目设置对教学效果影响的比较。

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设定的实训内容,在课程考核中的表现也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在课后对学生的随访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方案二的适应程度更高。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对大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工学结合课程的学习尚处于适应阶段。不少学生表示,方案一的项目设置过于综合,且没有一个从难到易、由简至繁的过程,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方案二的项目设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有一个更稳定自信的心态来完成项目的学习。
另外,在课程学习结束一年之后,在后续课程《发酵技术》的学习实践中,通过方案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其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掌握水平普遍好于通过方案一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即通过方案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好、遗忘率更低。这可能与方案二中,类似知识点和同一操作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技能在项目中反复出现有关,如无菌物料和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微生物的镜检技术等,在五个项目中均有应用,可实现技能的反复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3 项目设置对学生职业认知度影响的比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关心“我将来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和“现在所学能否为将来工作所用”等实际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时,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度。方案一和方案二都能很好的解决“我能做什么”的问题,但通过方案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的职业认知度更高。因为方案二的项目无论是内容还是设置,都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遵循实际工作流程,不仅告诉学生“将来做什么”、“现在所学能为将来工作所用”,还向学生展示了所从事职业的理想发展历程——从生产岗位到检测岗位直至研发岗位。较高的职业认知度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良性效应。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案二更贴近企业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进行《微生物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项目化教学在我国的高职教育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对教学改革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60: 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