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陪审制度论法律影视中英美陪审制度文化异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98 浏览:84370
论文导读:引,一是从被告的心理状况去分析,看看被告之前得到的待遇,是否足以令他真诚,如果错误地相信原告人愿意和他,是不会构成罪的;二是不要理会传媒的报道,而集中你们的焦点,在每位证人的证供上,看他们的供词是否可信;三是如果陪审团有任何怀疑,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四是陪审团必须最少要5∶2才可以通过,才可以裁定被告有罪。 
[摘 要] 法律影视是感受和中外法律文化异同的窗口。《十二怒汉》和《真相》两部法律影视中,通过陪审员之间的案情辩论与说服过程,彰显出同一英美法系框架下,不同地区(美国和香港)的陪审制度,对司法正义的共同追求。本文以上述两部法律影视为语料,从背景与场景、法官指引内容、司法推理模态和法律理念四个视角,剖析两种现行陪审制度的文化异同,归纳司法推理的逻辑和规律,以推进大众法律意识的发展和传播。
[关键词] 《十二怒汉》; 真相;法律影视;陪审制度;异同分析
法律影视是法律体裁类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节目的简称,如电影Legally Blonde(美国)、Twelve Angry Men(美国)、《秋菊打官司(内地)》等,电视剧Justice(美国)、Legal Boston(美国)、《真相(香港)》等,电视节目Court TV(美国),《现在开庭(中国)》等,均通过镜头拍摄再现本国或本地区法律文化,是观众了解中外法律文化的窗口。美国和香港是施行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各自拍摄的法律影视中自然而然映射出英美法系的抗辩法律传统,其中作为法治化标志的陪审团制度,因以普通公民参与并决定被告有罪无罪的裁决为主要形式,而更加吸引渴求公正公平裁决的普通观众。

一、英美法系陪审制度

陪审制度缘起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为大陪审团制度,主要用于居民代表对王室代表的对抗,用于被殖民地人民对于英国统治的抵抗,被赋予反对集权统治,要求公平审判的社会意义。所以,虽然英国是陪审制度的苗圃,但是美国是西方陪审制度的沃土,[3]可从《十二怒汉》《律政俏佳人》《波士顿法律》《金牌律师》等法律影视中得以证明,香港目前在刑事审判中亦沿用陪审制度,可从《算死草》《古惑仔律师》《真相》《壹号皇庭》等法律影视中得以证明。
法律影视中抗辩双方的话题控制及其司法推理艺术[4-5],包括陪审员裁决过程的激烈辩论,关乎英美法系公平与正义的思维理念与思维方式,是说服和俘获亿万普通观众法律信念的关键途径。而且,法律影视的生动屏幕呈现,对于司法审判程序的公开,对于渴求司法知识的法律从业人员,无疑是获取法律教育和法律经验的捷径,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亦是宣律价值观念、提高法律保护意识和普及法律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所以,对于法律影视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法律影视中陪审制度文化的异同分析

(一)背景与场景

《十二怒汉》是以陪审员为主角,以裁决被告有罪或无罪为任务,全面映射美国陪审员权利和义务规则的激进辩论和艰难说服过程,案件背景是当地检察官指控一男性少年于半夜在家里用杀害其父亲。而《真相》是一部港剧,主要映射同属于英美法系的香港刑事审判制度下,律师、法官以及陪审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各自行使法律权利以及义务的过程。其中第九集与第十集(后称《真相9/10》)以陪审员为主角,呈现了香港陪审制度中陪审员权利义务的概貌,案件背景是当地主控官指控一名印度公民于半夜时分在一当红女明星家里该女明星。
《十二怒汉》中,陪审团由12位陪审员组成,全部为男性,职业性格均明显不同,年龄均为中老年,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相互之间不认识。陪审团裁决形成的场景是一个密闭的会议室,辩论占时约一个半小时。会议室的长方形会议桌是影视情景的主要道具,10位陪审员分坐在长边桌面的两侧,另外2位陪审员分别坐于短边桌的两侧,主要任务是通过辩论,达到12∶0的一致同意,做出被告或有罪或无罪的裁决结果,表决方式可采取举手、匿名等方式。而《真相9/10》中,陪审团由7位陪审员组成,四男三女,职业交代清楚,股民、教师、家庭主妇等各不相同,性格形态各异,有保守派、潮流派等区别。此外,陪审团裁决形成的场景亦是另外一个密闭的空间,也以桌子为主要场景道具,长边桌面两侧分坐6个人,陪审长坐于长桌短面一侧,辩论占时约半小时。7位陪审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辩论,达到至少5∶2的大比例人数的同意,做出被告或有罪或无罪的裁决结果,表决方式基本采取举手方式。

(二)法官指引内容

两部影视都以最小的弱势开始,以最终的符合规则的结束,原因在于法律指引内容的框架限制。《十二怒汉》中,陪审团履行陪审义务的过程是在法官指引下进行,法官对于陪审团工作的指引,是整个影视展开的基本框架。对于这个框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法官的语篇内容,目的是指引陪审团的工作。首先,法官强调本案的严重性,因为一级谋杀在刑事诉讼中极为严重。其次,法官告知陪审团任务是认真辨别证人证言所构法律事实真伪。再次,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法官强调陪审团的有关权利,因为掌控着被告的生命权力。然后,法官告知陪审团的任务,即如果发现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怀疑,就可以基于该合理怀疑做出无罪裁决。否则,必须基于良知裁决被告有罪。接着,法官告知陪审团做出裁决的要求,即裁决结果必须达到12个人的一致同意。最后,告知陪审团裁决有罪的后果,即将会对被告严惩不贷,本案法定最高刑为死刑。
然而,《真相9/10》中指导陪审团工作的法官指引内容比较详细具体而且清晰明确。首先,法官告知了的定义,法律根据是刑事罪行条例第118条3项,定义是任何男子知道该名女子不同意,又或者罔顾该名女子是否同意之下,与之发生性行为,即构成罪。第二,法官给出四点裁决指引,一是从被告的心理状况去分析,看看被告之前得到的待遇,是否足以令他真诚,如果错误地相信原告人愿意和他,是不会构成罪的;二是不要理会传媒的报道,而集中你们的焦点,在每位证人的证供上,看他们的供词是否可信;三是如果陪审团有任何怀疑,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四是陪审团必须最少要5∶2才可以通过,才可以裁定被告有罪。

(三)司法推理模态

推理分析是陪审团辩论的核心内容,而法律影视对于需做推理事件因屏幕呈现手法不同,观众感知的效果也不同。《十二怒汉》中,对于所有证人证言的回忆均采取语言表述,而《真相9/10》则采取视频的方式,前者更趋于司法实践,凸显语言视觉魅力,展示陪审员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后者论文导读:
更趋于现场重现,凸显视听冲击效果,还原证人证言的表述场景。两种模态各显神通,各有千秋。《十二怒汉》从一个真实陪审团裁决案件的角度出发,展示陪审团如何做出裁决的合情合理过程。首先,陪审员对于证人证言的言行举止还历历在目,在陪审辩论中抽取相关庭审事实展开辩论,符合正常的认知程序。其次,陪审员所回忆的部分是为寻找合理怀疑服务,例如用手扶正眼镜的动作,如浓妆艳抹的面部,均是回忆中证人或其证言的一小部分,用语言模态提出,观众也可以理解,所以语言模态足以替代对整个证人或其证言进行完整的回放或播映,而且意义传递更精准,亦可节约镜头的切换以及观众心理空间的来回转变。但是,仅靠语言一种手段来构建庭审情况,略显单调,娱乐性较弱,而语言模态使得信息密集,分析推理紧张有序,对特别钟爱法律影视而且喜欢节奏紧凑和法律推理的观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而《真相9/10》从观众可看性角度出发,不停地进行镜头切换,让回忆不再是观众脑海里的记忆,而是通过屏幕告知,具有形象生动且印象深刻的效果。但是,对于制片人来说,需要对于庭审与陪审程序的规划分配做详尽设计,因为要在庭审过程中展现一部分证人证言视频,而在陪审过程中展现另一部分证人证言视频,一是不符合现实发展情况,二是在陪审过程中出现新的证人新的证言也会略显突兀。况且对于陪审员来说,回忆视频播放完毕仍然要用语言模态从视频中找到相关论据,展开推理分析,也未尝不可。但是,视频播放可以减轻观众的记忆负担,增强娱乐性,亦颇受普通观众青睐。

(四)法律理念

两部影视追求正义的法律理念基本一致。排除合理怀疑是彰显正义的司法原则。《十二怒汉》通过讨论和辩论,找到如下各自认为的合理疑点:如身材较小的被告使用,合理情况下应当是自下而上插入受害人胸部,而本案受害人的伤口是自上而下;如电车通过的时候噪音很大,老年证人在电车通过时真到被告“我要杀了你”不合理;如女证人扶正眼镜的动作使得她在晚上睡觉时目击被告杀害其父亲的证言不合理。
而《真相9/10》对于合理怀疑的字面解读不同于前者,大概表述为:如果发现合理怀疑的存在,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即需要做出无罪的决定,所以,初衷为有罪的两名陪审员的立场转变是由于此法律理念的提醒,也是整个陪审辩论转折的关键因素。本部影视的主要疑点是现代社会中,年青一代人对性的认识比上一代更加开放,而且粉丝对偶像的信念是神圣不可侵犯,而女受害人是当时出名的演员,而且当时都有吃药玩得很高兴很放纵以及其男友对于某一印尼证人拒绝出庭的反应,都使得陪审员产生了合理怀疑。
此外,合理怀疑的发现有其心理标准。两部影视都有因赶时间而忽略法律正义的陪审员。《十二怒汉》中的七号陪审员,由于对于晚上球赛的追求,而无理由地改有罪为无罪,结果受到其他所有陪审员的谴责,并且一致认为心里感觉是有罪就投有罪,感觉有疑点就投无罪,除此之外,不可接受任何改变的理由。《真相9/10》中的公司经理由于赶时间开会,而随意改变结果,结果受到女教师审判员的谴责,被认为是墙头草行为,而且直言谴责数人头的方法不能接受,而且为赶时间而做出错误判断,会害被告或受害人一辈子。
三、结 语
正如《十二怒汉》第十一号陪审员所说,争辩不是陪审团的目的,陪审团肩负的重大责任是行使权利,裁决一个与陪审团无任何关系的人有罪或无罪,此裁决不会使得陪审团有任何意义上的利益增加或损失,这才是陪审团强大的原因。总之,两部影视虽然场景布置略有不同,陪审员性格形态各异,法律指引内容差别较大,但是由于追求正义的法律理念一致,均成功地塑造了陪审团彰显正义的形象,并且使得此形象通过屏幕的呈现更加深得人心。
[参考文献]
喻贵英.走进美国的陪审制度[J].法学评论,2004(02).
周莳文,黎建辉.英美陪审制度的功能比较与借鉴[J].法学论坛,2006(07).
[3] 何家弘.陪审制度纵横论[J].法学家,1999(03).
[4] 袁庆锋,淮艳梅.论《十二怒汉》的话题控制及语用推理艺术[J].电影文学,2012(03).
[5] 袁庆锋,淮艳梅.法律语篇的预设与说服艺术研究[J].作家,2012(06).
[作者简介] 淮艳梅(1980— ),女,河北邢台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袁庆锋(1978— ),男,河北邢台人,中山大学硕士,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