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理由及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65 浏览:98077
论文导读: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培养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二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治理已经污染的环境,通过发展相关技术更好地保护环境;三是培养绿色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四是解决环境信息权的充分保障问题,保证公民的监督权。参考文献:徐文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产权制度障碍导致农业资源粗放利用、社会支撑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科技支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自然界整个生物链条的存续,加上环境治理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质量的提高。

2、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供给难以为继

从资源禀赋看,中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近年来,我国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

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

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的推动作用体现在立法和经济引导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和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但是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二、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1、抓住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速我国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必须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现实,根据世界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地发展。加大生物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精准农业技术研发力度;依靠技术集成创新,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循环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一是加大对循环农业科技的投入,二是提高循环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分配效率必须以效益原则作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配农业科技资源的关键在于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及时反应,为此,必须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和信息分析人才的培养,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建立一种能够对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应的机制,使农业科技资源能迅速投入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技术创新、开发领域。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市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场规律,市场机制是农业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企业是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要使得企业在循环经济实践中有利可图,企业才能有积极性,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才能持久深入。市场机制的特征又要求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中的定位是创建、培育、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体系。

4、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美国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可以充分借鉴。排污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环保治理体制,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染主体—企业治理污染。在制定排污权交易政策的过程中,美国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设计了不同的管理体系,我国也可以吸取美国这个重要经验,并且在形式上也可以采取排污许可证交易和总量控制排污交易。目前,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一些地区对排污权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表明,我国在排污交易初始产权的制度安排、排污权的计量基准、排污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制定有效措施。

5、制定和实施农业产业政策

循环经济要求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绿化”,使之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就微观层次而言,就是按照清洁生产的理念来组织农业生产,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就宏观层次而言,国家综合经济部门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

6、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自然资源

在需求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转变;在生产要素投入上,要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素质增强、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7、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培养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二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治理已经污染的环境,通过发展相关技术更好地保护环境;三是培养绿色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四是解决环境信息权的充分保障问题,保证公民的监督权。
参考文献:
徐文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7
齐建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新的成本与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5)
[3]高树印.资源形成基础与资源改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