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育“情景化”对策与误区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49 浏览:61889
论文导读:利用手中的学具,看看能否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推导出公式。(操作了几分钟,学生也没有找到转化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发现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案例中,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中没有“化圆为
摘 要:为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真正用好“情景化”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的同时,让知识的传授过程更自然、有机,对目前常用的“情景化”手段进行了归纳,指出了目前教学中的几个常见误区,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认为,“情景化”不能形式化,要因人、因地、因课制宜,并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

一、以及教学多形式的平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情景化;误区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为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享有“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在小学生最初接触数学时就培养其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创新的教育思维要求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一种体验;教学不是告诉,不是传授,是感悟,是引导,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所授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入情入境”,能使教学过程达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一、小学数学教育“情景化”的策略

目前,实现教学“情景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活在数学里”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并处理数学问题。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供讨论:“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的轮胎都是圆的?能做成别的形状吗?”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既不感到陌生,又觉得新奇,纷纷结合实际生活发表意见。

2.通过实际操作,让数学概念“立体起来”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理解易流于肤浅,这就需要结合实际,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千米”时,为加强直观正确认识,可组织学生用“跑一跑”的方式来理解“千米”的大小。

3.重组情景习题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存在着一些诸如题材老化陈旧、数据过时等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妥善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调整、重组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习题让学生解答。
如在“百分率”教学中,书本习题显得不够“情景化”,则可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

4.设计数学游戏,让数学更有趣味

数学游戏一般都有一个生活情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它是一种特别适合低龄小学生的益智活动。
游戏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24点”、数学谜语、数学接力等。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既开发了智力,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全面综合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育“情景化”的误区

在“情景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的背景下,一些方法不当造成的误区也随之形成。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求改,编制了一些较为虚假的“情景”,对数学教学造成了“硬伤”,“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作法还形成了一种教条主义。大致看来,误区有如下几种:

1.未紧扣教学内容,顾此失彼

案例1:在教学“8+x”时,教师出示了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教师本意是通过图中孩子的性别、穿着、运动与静止的形态等来展现不同的构成8的组合。但是教师在引入中过多地介绍了情景的太阳、山水、树林等无关信息,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没有按照本堂课的目标进行探索。
情景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景的创设要严谨,要避免过多的无关信息扰乱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因此,情景气氛的过度渲染及其容易走偏。

2.未考虑学生认知实际,情景设计虚假

案例2:在讲授两点间线段最短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修建青藏铁路,有很多的隧道,问隧道两个端点的距离怎么修最短?
教师想通过此情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但这个情景对学生来说很陌生,还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无关联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返璞归真,创设如:“从教室到图书馆,有几条路?哪条路程最短?”的情景。
情境的创设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情境的设计失去了“数学味”

案例3:教学片段:
师:再过几天,什么节日要来了?
生:六一儿童节。
师:小朋友的节日要来了,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去旅游。
生: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生:我想得到奖品。
师:有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想干的事,可以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老师以儿童节为话题,无疑会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但以上过程足足用去了10分钟,而且所提问题是不需经过学生思考或是思考价值极低的。显然,上面的情境设计一开始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如不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回,这节课最终肯定会成为一节变了味的数学课。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学数学、用数学,所以千万不能因为情境而丢了数学。

4.未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情景操作失控

案例4:“圆的面积计算”教学片断: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计算圆的面积。大家觉得应该怎样计算?
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师:说得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看看能否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推导出公式。
(操作了几分钟,学生也没有找到转化的方法)
有的教师认为,发现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案例中,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中没有“化圆为方”的储备,因此,学生探究了很长时间仍找不到转化的方法也就不足为源于:论文集www.7ctime.com
怪了。
三、结论
其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一种理念革命,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单一、被动转向多样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求效益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出现“形似神不似”的局面。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正确处理,追求新颖的形式、扎实的内容两者平衡。要在积极的实践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才能够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对教学论文导读:李吉林.李吉林文集: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卷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张向葵.教育心理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张小燕.例谈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1(3).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生活化取向.教育研究,2003(6).吕听听,诸建刚.探课改之路,索课改
对象适当地加以应用,从而真正使教学过程达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参考文献: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卷

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6.

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小燕.例谈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1(3).
[4]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生活化取向[J].教育研究,2003(6).
[5]吕听听,诸建刚.探课改之路,索课改真谛:常州市数学课改工作回顾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2003(3).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龙祥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