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生态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生态公共产品供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46 浏览:74150
论文导读:
摘要:人类已跨入生态文明的崭新时代,生态建设刻不容缓。生态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必然导致市场供给不足,通过政府与市场“双管齐下”的新途径来使生态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内部化,加速生态文明进程。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时代供需缺口外部性生态补偿机制

一、引言:生态文明浪潮袭卷而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层次需求,能够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局,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目前我国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僵局,成为新时代的文明特征和追求。

二、供需:城市生态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

(一)内涵特点:环境价值

生态环境是一种生态公共产品,具有环境价值,指的是在生态建设中产生的、以无形的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的、具有稀缺性的商品,例如城市绿地、城市森林、公园等。

(二)供需表现:模型推导

生态公共产品的稀缺性和效用性说明了它的供求与其他普通商品的供求具有相似性(如图)。

1、需求曲线

在基数效用理论的框架下,需求曲线由无差异曲线(用等生态效用线表示)和预算线(投入线)推导得出(如图1)。

2、供给曲线

由以上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可以推得生产利益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又因为P=AR=MR,所以供给者根据P=MC确定在每一水平下能给其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则供给者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缺口分析:供给不足

由图4可知,初始时刻为D1与S1曲线相交于A点,供求均衡对应的为PA,数量为QA,此时,不存在供需缺口。
需求增加。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物质上的需求,更加追求精神层次上的享受和愉悦,因而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对生态公共产品的需求,表现为需求曲线平行向右移动(D1→D2)。
供给不足。若供给不变,即S没有发生变化时,供求平衡点从A点移动到了B点,此时对应的和数量分别增加为PB和QB,其中,的上升从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政府增加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QA→QB),但是,仍然存在供给缺口QD-QB,因为城市居民增加了在保持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生态公共产品的需求(QD),大于政府供给量(QB),产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供给增加。当供给增加时,即S向右平行移动(S1→S2)时,例如在C点,表示对应于供给量QC的供求平衡,此时仍存在供求缺口(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QD-QC),但是缺口在逐渐缩小(QD-QC

(四)缺口原因:正外部性

供给不足是目前导致供求缺口的主要原因,供给不足来源于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的“市场失灵”,根源于生态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

1、市场失灵

外部性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利用机制有效率地分配资源,实现帕累托最优,在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中,对于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解释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四点。然而,在该课题中,生态公共产品兼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和外部性,而且外部性是是根源,因而它必然会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不得不转向政府寻求政府的干预和规制。
城市生态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城市森林或绿地等生态公共产品不同于其他的普通消费品,而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进入市场后,任何消费者都可以无偿使用或享受,引起生态公共产品的过度消费和利用,导致“公地悲剧”和“搭便车”现象,这反映出很难或者不能实现对这种产品的定价与购买。生态公共产品都有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导致生态溢价,给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造成“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模型解释(如图)。因为边际社会收益=边际个人收益+边际外部收益,即,私人利益最大化的条件是,社会供需平衡的条件是,然而,在正外部性条件下,边际外部收益大于边际个人收益,即,此时,实际提供的产量小于社会需求的产量,即。

2、政府瓶颈

凯恩斯主义认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对策是引入政府规制,弥补市场调节不足。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运用政府职能,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制定相应的强制性规则,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
作为生态公共产品主要供给者,城建局不仅要负责贯彻实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还要负责建筑业,勘查业,房地产业等方面建设,要负责各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市场化程度低、财政压力繁重阻碍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
政府缺乏相应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水平,生态投资回报率很低。即使有专门的环保公司或个人,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企业没有获得相应的环保补贴或奖励,使得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从而逐步退出环保行业。

三、缩小缺口新途径:政府与市场“双管齐下”

随着需求水平的提升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排他性的措施成为可能,政府通过明晰产权,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关系,并继续扮演“市场经济的裁判”一角,充分发挥市场调控和监管职能。同时,“解铃还须系铃人”,重新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定价、税收、补贴等市场运营手段,增强生态公共产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才能减少“搭便车”现象,提高生产者积极性。
庇古和科斯两位科学家分别从福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提出了税收-补贴办法和明晰产权的办法,他们分别代表了市场化手段和政府规制手段。

(一)庇古税收:补贴手段

那么,增加补贴如何引起供给增加呢,我们通过以下模型进行简单分析(如图)。结合实际,生态公共产品主要由个人来提供,那么最初均衡出现在A点,此时,,当政府予以补贴时,会降低个人的支出成本,成本曲线由MPC1变为MPC2,成本从MCS降为MCP,而且可以提供的生态公共产品从Q1增加至Q2,因而增加补贴会增加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

(二)科斯定理:明晰产权手段

科斯定理表明,市场的真谛不是,而是产权。只要有了产权,人们自然会“议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出”合理的来。科斯定理是在要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只要产权界寇是明确的,并且交易奋勇不太大,允许产权自由交易,则只要产权初始界寇,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外部效应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法,受到社会及经济界的关注。

四、政府与市场“齐头并进”,打造生态文明新形象

(一)政府: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掌门人”

合理规划。切实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做到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多面投入。将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生态环保产品技术研发、生态环境治理人才培养、园林绿地种植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提高效率。
改良考核。逐步实现绿色GDP经济考核体系,将各省市生态环保支出纳入考核范围,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环保基金。政府组织成立生态环保绿色基金,需要把目前由各个部门分别管理、散落在不同科目、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环境财政支出资金,以及要把各排污单位上缴的排污费当作预算内资金纳入国家所有的环保专项资金,统一纳入生态环保绿色基金,用于担保贷款和防范风险。

(二)市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催化剂”

加强机制。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论文导读:一页12
,。如西安世园会拟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审批平台,定期举行“生态公益企业”、“生态环保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对于投资生态公共产品建设的企业和组织给予适量补贴并颁发荣誉;
筹建公司。建立城市环保建设投资公司,由专人管理,通过增资人股、发行公司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吸引其他中外企业或个人投资,专款专用。
界定产权。将生态产业进行分类,如末端污染控制型、洁净技术型、绿色产品或称洁净产品生产型、环境功能服务型等。根据不同类型产业界定生态公共产品产权授予先进公益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加大信贷力度,拓展供给渠道。
参考文献:
蔡文.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J].实事求是,2010-2:13-16
张彪,谢高地,肖玉等.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J].中国人口,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