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骨科升降式骨科四肢清创车制作及临床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345 浏览:121931
论文导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升降式骨科四肢清创车的制作以及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 通过传统的清创车与升降式骨科四肢清创车比较,总结两种清创车的临床效果。 结果 升降式骨科四肢清创车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结论 采用升降式骨科四肢清创车在清创中应用具有调节简单方便、容易清洗消毒等优点。
[关键词] 升降式清创车;骨科;四肢创伤
[]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8-0079-01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四肢开放性外伤患者数量逐渐增多,且患者多需急诊手术。清创作为开放性外伤手术的基础步骤,清创时通过脉压冲洗系统需要大量的冲洗液予以冲洗伤口,在清创过程中冲洗液很容易喷溅在手术床、地面、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衣服和身上,这样不仅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而且易致伤口二次感染。传统的清创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调节的不便,影响临床的使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制作了一种新式的清创车,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200920257450.3)。该款清创车不仅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而且临床比较实用,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结构设计

1.1 材料

空心直径3.0 cm不锈钢管以及实心直径1 cm的不锈钢条、不锈钢板、不锈钢桶及4个带制动的滑轮,产品由昊天医械生产并提供成品。

1.2 结构设计

该款清创车通过不锈钢管及不锈钢板焊接制作成二个固定框架,车身总体高220 cm、长60 cm、宽40 cm;上下框架分别通过焊接制作成一个漏斗坡面,漏斗高25 cm,斜边长40 cm及不锈钢平台底托长60 cm、宽40 cm,而后将二个固定框架组合连接成一个整体,高度的调节通过螺丝拧紧固定,再分别于清创车上方两侧安装升降式输液架及清创平台,清创平台长65 cm、宽45 cm,该清创平台的底部与固定框架通过伸缩支撑杆连接,使用时调节伸缩支撑杆,并通过螺丝拧紧固定,最后在框架底部安装4个带制动的滑轮。如图1所示:
2 实际应用
临床中对于四肢开放性伤口、创面污染较重、并需要大量冲洗液清洗的患者,在麻醉成功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后,四肢根部绑止血带,患者摆好体位,使用时调节升降杆,将升降式清创车调节至适当高度,并与手术床对接,如遇连台或多台手术来不及消毒,可将清创平台套上一次性无菌塑料套(可制作配套的材料),这样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通过调节伸缩杆将清创平台调节至适当坡度,将患者上肢或下肢伸展至清创平台上,锁住万向制动轮,通过脉压冲洗系统,用生理盐水、消毒液反复大量冲洗创面,清创时的污液通过坡形漏斗流入污液桶内,清创完毕,常规消毒上下肢,并将清创平台盖起,在清创台面上铺盖无菌手术巾单。术毕可将清创车坡形漏斗下方堵住,放入清水及消毒泡腾片浸泡约30 min,而后用清水刷洗,晾干并用紫外线灯照射。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及各行业的发展,开放性外伤患者数量剧增,伤口的清洗作为清创的基础步骤,对于污染较重的开放性伤口,术前必须反复用大量冲洗液冲洗伤口,创面的彻底清创、冲洗、减少污冲洗液对患者的局部刺激以及污液对地面污染和降低院内感染机会[3]。以往的清创车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使用过程中存在调节的不便。再次在清洗创面过程中大量的清洗液很容易喷溅在四周,这样不仅造成手术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导致患者伤口的二次感染。我院作为我市唯一的一家医院,也是我市最大的创伤急诊救治中心,每年接受大量的外伤患者,怎样能保证清创车快速清洗消毒,一人一车,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该款清创车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与传统清创车比较有以下几个优点:①首先制作过程比较简单,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市场较为普遍,而且造价较低;②临床使用过程根据情况任意调节清创车的高度,操作比较方便。而且该款清创车不仅清创时可使用,而且可以作为手术平台使用。临床实用性比较强;③该款清创车是活动性框架,容易拆卸,术后如果发现在使用过程清创车有污染,将坡形漏斗下方堵住,放入消毒泡腾片浸泡约30 min,而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并用紫外线灯照射,方便清洗消毒;④在接受大量外伤患者过程中,为了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可以在清创平台上套上配套的一次性无菌塑料套,这样能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李倩,张玉茹. 自制外伤手术清创清洗车[J]. 淮海医药,2003,21(6):500-501.
张威,张近东,张秀. 升降式骨科四肢清创车. ZL200920257450.3[P]. 2010-06-30.
[3]黄远翘,张敏,梁胜根,等. 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与创面细菌学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863.
(收稿日期: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