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浅谈新课程下化学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57 浏览:130331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关键词:预设教案;动态生成;知识整合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把科学探究的学习与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教材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化学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的探讨,形成全新的教学设计的能力素质,对全面落实新课改,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或使新课改的实施发生偏差,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意义极其重大。在新课程中,传统意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一、教案的充分预设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成功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如,氯气性质的教学,如果预设的教学过程为:由新闻报道氯气泄漏事件引出课题,学生从画面上看到带着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员,
会自然联想到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从工作人员向空气中喷洒液
体,槽罐浸泡在液体中,很容易想到这是在处理有毒物质,那么这种向空中喷洒的液体是什么?槽罐又浸泡在什么液体中?这时,学生探究的油然而生。究竟是何物质?学生第一反应可能是水,真的是水吗?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在实验中,学生发现氯气不能被水很好地吸收,很快明确液体不是水,这时氯水的性质研究成为自然,结合氯水呈酸性,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试剂吸收氯气,并利用实验验证,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当然,课的最后还可请学生谈谈今后遇到该情况时的应急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师生的交流和实践,学生深切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方式,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不断被强化,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了“新知识”,从而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预设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一个“导”字,落脚于学生的“学”字,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潜在的探求心理和积极因素,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把自学的方法及能力交给学生。

二、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依据学生学习问题展开教学,从而获得成功。
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时代的呼唤,是新课程在教学过程
中倡导的新理念,它要求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它鼓励师生在教学过程
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拥有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

三、知识的整合

整合是以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的,不是课程间的简单拼凑,其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化学课堂整合的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1.基础性
基础性指要精心选择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作为教学整合的主
要内容。教学中只有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才能引申出众多的迁移性知识,才能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的落实,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2.发展性
“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人的发展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前提,着眼于体素质的提高,即通过知识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
3.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和要求:一是问题开放不封闭。二是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三是答案的多样性,不唯一性。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4.综合性
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
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
学观。
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推动新课标的实施,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郭君瑞.化学教学中思维热点的组织与设计.化学教学,2001(10).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