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隐喻英汉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10-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461 浏览:158099
论文导读:们根据《英汉分类词典》确定植物目录,将以词典中收集到的英汉植物隐喻语料按概念域的不同映射联系进行分类比较,并对语言上的异同情况作了文化上的拓展浅析。最后我们以哲学、民俗和语言构词三个方面对英汉植物隐喻差别的形成进行总结论述。第四章是英汉学习者植物隐喻理解情况的调查。本章详细阐述了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的
摘要:隐喻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认知现象。它根植于文化系统,体现在思维和语言层面。隐喻既是概念建构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学习和认知的对象。隐喻可以根据喻体的不同分为许多大类,比如动物隐喻、植物隐喻等等。本论文主要涉及的是与植物范畴相关的隐喻,包括独立于语境含有文化喻义的植物词汇和包含植物词汇并在语境关照下产生隐喻作用的词组。植物隐喻的产生基于人们对植物各种特点及功能的熟悉和体验。它的形成历程就是将植物的各方面特点投射到目标域“人”或“事物”概念上,使人们得以通过感知某种植物的形态特点或体验它的用途来认知和理解某一概念。各种语言的植物隐喻都蕴含着所属语言的思维特性和文化内涵。它的真义游离于字面作用之外,对本族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则会形成不小的理解难度。当下植物隐喻探讨多集中于对隐喻本身的比较探讨(包括其文化作用的诠释和比较),很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植物隐喻的理解认知历程。本论文正是以二语习得的角度入手,探讨调查英汉学习者对目的语植物隐喻的心理加工历程,了解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误区,并结合植物隐喻的文化涵义及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构建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方式,以推动二语植物隐喻的习得,辅助植物隐喻教学。本论文首先在概念隐喻论述的指导框架下,将英汉植物隐喻的各种映射联系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以文化的角度诠释了英汉植物隐喻异同的理由。然后根据语料比较结果设计问卷,对英汉学习者的植物隐喻理解情况做了一个调查,浅析了学习者对目的语隐喻的认知误区,总结了学习者的隐喻认知方式及影响理解的相关因素。接着在调查基础上,本论文将学习者的认知手段和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建立了英汉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以期以文化和思维的双重角度深化学习者对目的语植物隐喻的理解和学习。最后我们探讨了本探讨给汉语植物隐喻教学带来的启迪。本论文的主要探讨成果有:一、语料比较浅析揭示英汉植物隐喻异大于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植物隐喻的整体数量比较、映射目标域以及语义相近条件下源域(即植物喻体)的差别等三个方面。本论文对各组映射联系的英汉比较差别及差别的原因做了较多的拓展浅析。二、二语学习者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英汉学习者理解目的语植物隐喻的共性因素有母语文化、语境、联想和推理方式,以及视觉信息的不当刺激。母语文化迁移、语境推测和字面联想推断是二语学习者理解目的语植物隐喻的主要手段。其中以母语文化对隐喻理解产生的影响作用为最大。三、构建了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方式。该方式建立在调查基础上,包含了二语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因素和多种认知方式,是集语言、思维和文化于一体的层级性的心理认知方式,对目的语植物隐喻的理解认知,以及目的语思维概念的形成有一定推动作用。本论文共七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我们对英汉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探讨的背景(包括探讨近况浅析)、探讨作用、本论新点以及探讨框架逐一作了说明。第二章是本探讨的论述基础和探讨案例。本章对隐喻的本质、工作机制以及隐喻理解的本质进行了概述,并对母语与二语隐喻理解能力的进展做了比较,浅析了二语学习者理解隐喻的一些认知特点,进而探讨了联想推理和文化背景对作用推断和隐喻思维的影响作用。最后本章阐述了本论文的总体探讨设计案例。第三章是英汉植物隐喻的比较。我们根据《英汉分类词典》确定植物目录,将以词典中收集到的英汉植物隐喻语料按概念域的不同映射联系进行分类比较,并对语言上的异同情况作了文化上的拓展浅析。最后我们以哲学、民俗和语言构词三个方面对英汉植物隐喻差别的形成进行总结论述。第四章是英汉学习者植物隐喻理解情况的调查。本章详细阐述了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案例,浅析和比较了英汉语两项调查的结果,了解了学习者习惯利用的认知手段,归纳了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并总结了英汉学习者在植物隐喻理解历程中出现的认知误区。第五章是英汉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构建。本章介绍了该方式与交际传播学作用上的跨文化理解方式的区别,阐述了该方式的定义、特点,并对各层结构进行了逐一介绍。最后本章以整体角度对方式的构建形态、突显特点和价值作用进行了总结。第六章是汉语植物隐喻的教学启迪。我们以国内外二语隐喻教学情况入手,比较和发掘了对外汉语隐喻教学的不足点,结合我们的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以及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构建历程,我们认为理解和学习目的语植物隐喻,正是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思维方式及文化的良好途径。由此,汉语植物隐喻教学要注重利用隐喻训练汉语思维、推动文化教学和汉文化的认知。此外,对外汉语教学还需重视外国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我们回顾了主要探讨内容,总结了本论文的和探讨成果和探讨贡献,浅析了探讨中有着的不足,并确立了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关键词:英汉植物隐喻论文跨文化理解论文比较探讨论文近况调查论文认知方式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6-9
Abstract9-16
第一章 引言16-24

1.1 探讨背景16-20

1.2 探讨作用20-21

1.3 探讨的革新之处21-23

1.4 探讨的基本框架23-24

第二章 英汉植物隐喻理解的论述基础和探讨案例24-46

2.1 隐喻本质认识的演变24-26

2.2 隐喻的工作机制26-31

2.1 基于体验的概念隐喻论述26-29

2.2 隐喻概念域间的映射29-31

2.3 隐喻的理解认知31-41

2.3.1 隐喻理解的本质31-34

2.3.2 母语与二语隐喻理解能力进展的比较34-36

2.3.3 影响隐喻理解的关键因素36-41

2.4 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的探讨案例41-46

2.4.1 探讨目的和探讨对象41-43

2.4.2 探讨策略和探讨步骤43-46

第三章 英汉植物隐喻比较46-94

3.1 英汉植物隐喻分类比较依据46-47

3.2 植物域映射论文导读:到事物形状77-793.3.3以植物到事物状态79-803.3.4以植物到其他概念80-853.4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植物隐喻85-863.5英汉植物隐喻比较总结86-873.6英汉植物隐喻差别形成的影响因素87-943.6.1哲学渊源87-893.6.2民俗传统89-933.6.3英汉构词形式93-94第四章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近况调查94-125

4.1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设计94-9

人域47-74
3.

2.1 以植物到人的类型48-53

3.

2.2 以植物到人的外表53-56

3.

2.3 以植物到人的品性56-59

3.

2.4 以植物到人的行动59-63

3.

2.5 以植物到精神心理状态63-67

3.

2.6 以植物到人名67-74

3.3 植物域映射物域74-85

3.1 以植物到抽象概念74-77

3.2 以植物到事物形状77-79

3.3 以植物到事物状态79-80

3.4 以植物到其他概念80-85

3.4 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植物隐喻85-86

3.5 英汉植物隐喻比较总结86-87

3.6 英汉植物隐喻差别形成的影响因素87-94

3.6.1 哲学渊源87-89

3.6.2 民俗传统89-93

3.6.3 英汉构词形式93-94

第四章 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近况调查94-125

4.1 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设计94-98

4.2 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98-109

4.

2.1 汉语问卷调查结果98-104

4.

2.2 英语问卷调查结果104-109

4.3 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浅析109-125
4.

3.1 汉语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浅析109-114

4.

3.2 英语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浅析114-121

4.

3.3 英汉植物隐喻理解调查结果比较121-125

第五章 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方式125-152

5.1 跨文化理解方式的定义和特点125-127

5.

1.1 跨文化理解方式的定义125-126

5.

1.2 跨文化理解方式的特点126-127

5.2 跨文化理解方式与概念隐喻127-130

5.3 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具体构建130-147

5.

3.1 第一层次: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提供130-133

5.

3.2 第二层次:已知图式和新信息的接触133-138

5.

3.3 第三层次:跨文化认知图式的形成和改善138-145

5.

3.4 第四层次:新理解方式的巩固与拓展145-147

5.4 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整体构造特点和价值作用147-152
5.

4.1 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整体形态147-148

5.

4.2 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特点总结148-149

5.

4.3 植物隐喻跨文化理解方式的价值作用149-152

第六章 汉语植物隐喻的教学启迪152-172

6.1 对外汉语的隐喻教学近况153-161

6.

1.1 国内外二语隐喻教学153-158

6.

1.2 对外汉语的隐喻教学158-161

6.2 利用隐喻训练汉语思维161-164
6.

2.1 汉语思维在隐喻中的体现161-162

6.

2.2 利用隐喻训练汉语思维的方式162-164

6.3 通过隐喻教学推动汉语文化认知164-170
6.

3.1 文化认知与隐喻教学164-165

6.

3.2 隐喻文化教学的方式165-170

6.4 重视汉语隐喻能力的培养170-172
第七章 结语172-177

7.1 本论文的探讨内容总结172-173

7.2 本论文的主要探讨成果和探讨贡献173-175

7.3 本论文的局限性及探讨展望175-177

附录一:汉语植物隐喻177-187
附录二:英语植物隐喻187-193
附录三:汉语调查问卷193-196
附录四:英语调查问卷196-199
附录五:访谈记录199-215
参考文献215-223
后记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