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小学生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62 浏览:83936
论文导读:
[摘要]现代教育研究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获得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针对不同问题把握不同的学习重点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增进阅读理解,提升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标有着重要的价值,是获得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到课后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引领与点拨,让学生进行各种阅读实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探求新知的前奏,能为学好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前,教师让学生做好自读活动,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能提升学习新课的效率。预习时的读,不必计较遍数的多少,而是要读得正确、流利,初知大意,并通过读理解课文大意,领悟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解决源于:论文资料网www.7ctime.com
问题。当然,预习时的自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有了这一环节,课堂上的学习就能更有目的性,学习效率也更高。
2.养成课堂教学中整体感悟的习惯。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应引领学生以读见悟。学生能否读得有感情,常常跟学生感悟是否到位密切相关。教师的引领应以形象思维为支撑,顺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采取即兴表演、简笔画、多媒体展示等方式。
3.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要及时。及时的复习不仅有利于记忆,还便于查漏补缺,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二、掌握各种阅读方式

1.朗读。叶圣陶说过:“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用眼睛看,光凭用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更容易领会。”教师应在教学中将朗读与理解相结合,只有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朗读才能真正到位。
2.默读。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有着自身的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费时、费力、受场合的限制等。而默读可以弥补朗读的不足。中年级有关阅读教学的大部分要求都纳入了默读的范围,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结合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都和默读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写写,帮助记忆、思考、理解。
3.略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除了朗读、默读,又增加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和“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其实质就是在训练精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迅速阅读、准确把握信息点的能力。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需要对整个文本作鸟瞰式的俯视,抓住文本关键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在略读时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自主克服阅读困难。

三、学习不同文体“方法不一”

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记叙文。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往往通过动词、形容词等的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及大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新鲜、活泼,富有形象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记叙文的不同着眼点,如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引领学生抓住学习的主攻方向。
2.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承载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能力,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的说明文,如苏教版《水上飞机》等。在关于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默读引领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头脑中建构事物的图式,这对学生理解说明文,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3.议论文。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行文程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日后再接触议论文时,就能按照这样的思路理解、欣赏文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言:“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日复一日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培养。
责任编辑 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