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教学设计《琵琶行》“1234”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96 浏览:132226
论文导读: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曲调的悲怆;“低眉信手续续弹”,写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
【摘要】《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琵琶行》是标志着唐代叙事诗新发展的代表作品。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白居易的心声,我对该作品进行了“1234”教学设计。
【关键词】一段描写;两个人物;三次闻曲;四个相同

一、一段描写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集中展示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曲调的悲怆;“低眉信手续续弹”,写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花底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让人荡气回肠。

二、两个人物

这首叙事诗共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琵琶女、一个作者自己。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惟其萧瑟落寞,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三、三次闻曲

第一次是暗写,作者浔阳江头夜送客,醉不成欢残将别时,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女没有出场,是先闻其声未见其人,让人产生悬念。
第二次是详写,集中展示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艺,写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将听觉化为视觉,形象直观,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次是略写,是在作者再次邀请并许诺为君翻作《琵琶行》后,琵琶女再次演奏,略去演奏的内容及过程,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来渲染气氛,将感情推向。
三次闻曲中还穿插了三次描写江月,即第一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次“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三次描写既烘托了气氛,也渲染了主题,描写抒情相得益彰。

四、四个相同

一是来历相同。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作者“我从去年辞帝京”,两人都是来自京城。
二是遭遇相同。琵琶女先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等到“暮去朝来颜色故”后,“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作者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司马。两人都是先喜后悲,先被赏识后被冷落,有相同的遭遇。
三是才华相同。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作者也是才华横溢,名噪京城,两人才华都是出类拔萃,后人望尘莫及。
四是性格相同。作者只是邀请琵琶女来演奏,但演奏完,琵琶女主动自诉身世,俨然把作者当成了朋友,显得质朴憨厚。作者听了琵琶女的自诉后也主动感慨自身经历,并流下了伤心的泪和同情的泪。可见两人都很真诚、率真。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
参考文献:
刘玉凯.白居易的《琵琶行》[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
董连祥.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试谈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一诗的艺术风格[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0(01).
[3]黄邦君.论白居易抒情诗的艺术特色[J].贵州社会科学,1980(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