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互联网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书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92 浏览:120427
论文导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环境触手可及。高校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高校教育着重考虑的问题,也必将对我国社会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之中。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不仅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和成才之路,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环境,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挑战
在当今的高等院校,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互联网。正是互联网制造了人们交往的奇迹,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不同语言、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之间人们的快速交流成为现实,为大学生们进行心的交流、情的融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广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整合,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价值判断。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也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们对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观点、政治观点由欣赏走向趋同,从而冲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新世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了解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认清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其心理和行为特征。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其积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助于青年个性的解放和张扬,赋予青年积极的主体意识,培养青年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实践功能。
2.互联网的兴起使得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互联网时代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它在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和成才之路的同时,也为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但是,互联网对教育对象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也不断地暴露出来。
1.在思想政治心理认知方面,表现为“信息浏览多,内容消化少”。我们可以认识到,互联网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具有巨大的信息存储量与传播量。网上的信息既丰富多彩,又跨越时空。青年学生一旦触网,就会被它的神奇所吸引。在频繁的上网过程中,他们会浏览到大量的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极大的扩大了大学生的认知面,使他们在短时内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互联网上时空的变化只在点击的瞬间,大量的信息如过眼云烟,在人们的大脑里若隐若现,势必干扰人们的思考和价值取向,甚至造成人们认知麻痹现象,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
2.在思想政治心理情感方面,表现为“情感互动多,真心实意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极大地拓展了青年交流的空间,但这种以光、电和卫星传输的交流方式,却极大地改变了青年与他人交流的环境。迷恋于网络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造访他人、云游世界时,远离了人世间的喧嚣,自身也被“网络化”了。这样一来,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关系,就被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所取代。长此以往,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交流,不为人间的真情所动,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懒得表露自身的情感,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情感表露。他们忘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沦落为毫无情感的交往机器。
3.在思想政治心理信念方面,表现为“理想角色多,现实信仰少”。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亦幻亦真的虚幻世界,缔造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地球村”。它不但席卷了人们的感官,侵入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冲击着人们的信念。在网络世界里徜徉的大学生们都扮演着自己理想的角色,用心弥补现实中的不善与不美。他们总是带着理想的希冀去上网,总是期望从网上得到想得到而现实中又无法得到的东西,总是抛开社会的政治生活原则、规范的要求去自由地驰骋。可一旦回到现实,在获得心理空虚和虚幻的满足后,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真实的自我,最终变成没有信仰的“虚无主义”者。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一方面,网络为了在最大限度上“回避风险”,在传播过程中便有意不触及社会发展的“敏感”问题,远离社会重大矛盾的冲突地带,转移人们对于社会主流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网络传媒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把传播重点放在人们感兴趣的娱乐休闲信息上,而忽视了引导大学生去关心严肃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话题。总之,这种选择性输入会使成长中的青年沉迷于琐碎事物,而失去对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的必要关注,导致一部分青年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4.在思想政治品德意志方面,表现为“网络症状多,自我控制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较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中不少网民痴迷于“网吧”、“聊天室”而不能自拔,染上互联网痴迷症。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大约三分之一的上网大学生犯有网络综合症。有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有的人“为伊消得人憔悴”;很多人因此精神恍惚,荒废学业。
优化高校网络环境,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努力促进大学生保持积极的政治觉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体系,从而提高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全国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特点、学习动机、思想进步的动力源泉及学生思想转化的规律和途径等,不断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必须深入探索和着力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网络法律法规制约机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交流和意见反馈制度,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时效性。对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估,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把评估的重点放在是否有利于论文导读:网络技术充分运用渗透到每一个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环节中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改革的思路应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步伐,在传统的学校德育途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德育实效,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关键就是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优势,把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渗透到每一个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环节中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改革的思路应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步伐,在传统的学校德育途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德育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当前,面对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马锦燕.因特网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社科版),2000(3).
[3]屈勇.互联网中的人际互动[J].当代青年研究,2000(2).
[4]于海瀛.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陈国钦,黄雪梅.浅谈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6]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05(第1版).
[7]朱庆平.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忧思与对策.
[8]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