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婚俗赣南客家婚俗之中西文化融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87 浏览:10842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更新,赣南客家人的婚姻习俗除了恪守自己的中原传统外,不断地受到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影响,使整个婚姻文化呈现出中西合璧、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关键词:赣南客家;传统婚俗;中西融合
客家是汉民族一重要民系, 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融合而成的群体,主要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更新,赣南客家人的婚姻习俗除了恪守自己的中原传统外,不断地受到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影响,使整个婚姻文化呈现出中西合璧、丰富多彩的新局面。本研究以传统“六礼”为参照,从婚前礼俗、婚事礼俗和婚后礼俗三个部分进行对比研究,阐述当代婚俗的演进及中西交融的特点。

一、赣南客家传统婚俗

古代中国, 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 有特定的步骤, 称之为“三书六礼”。“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客家婚俗遵循传统,又不乏其独特之处:
纳采: 古时婚礼之首, 属意女方时, 延请媒人作媒, 谓之纳采, 今称“提亲” 。在赣南的客家婚俗中,如若女方有意便择日男女见面, 见面时男方须给女方“见面礼”, 金额尾数多为“9”,以图吉利。
问名: 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 以卜吉兆, 谓之问名, 今称“合八字” 。
纳吉: 问名若属吉兆, 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在赣南的客家婚俗中,男家择日在媒人的陪同下前往女方探家,俗称“看妹仔”。 去时带“三斩”( 猪肉、鸡、鱼),并准备红包。此后,女方去男方家“探人家”,俗称“看家门”、“择女婿”。
纳征: 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 即正式送聘礼, 谓纳征, 今称“过大礼” 。 在赣南的客家婚俗中,男家正式登门要挑着“喀篮”,内放三斩、饼干、米果,篮面上放着为姑娘买的衣服、鞋帽等日用品,以及双方说定给女方的彩礼。大礼后,婚姻关系确定下来,男方依客家习俗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向女方送礼,俗称“捎节”。
请期: 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今称“择日”,客家俗称“赶日子”。
亲迎: 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通常,归娶前一天,男女双方须行不同礼节。男方有“祭门神”、“暖轿礼”、“贺郎礼”、“安床礼”等,女方则行“开面礼”、“吃爷娘饭”、“哭嫁礼”等。迎娶当天,男方扛着“扛盒”,吹着唢呐去女方迎亲。归娶当晚, 按照客家习俗还要举行婚礼中最为热闹的仪式——“闹洞房”。
至此, 整个婚嫁过程基本结束。不过, 新娘过门后第二天要“拜堂灶”、“谢亲人”, 第三天还要“回门”、“拉三朝”。

二、赣南客家婚俗之中西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西方婚俗、西方婚姻观念的传入,婚恋自由成为新中国婚姻风俗变革的一大特点。当代的客家青年,特别是城市人,亦更加崇尚自由恋爱,力主婚姻简单操办。
婚前礼俗
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更加广泛、频繁、便捷,产生爱情的机会成倍增加。男女之间恋爱无需再经“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在取得双方父母同意后, 便可自由交往。待男女的感情成熟稳定后, 可进行订婚仪式,或直接商讨结婚日期及各项事宜。聘礼或彩礼略去传统的三斩、饼干、米果等食物,直接取而代之以礼金。以前的“说媒”、“访家”、“捎节”、“合八字”等传统习俗随之简化,甚至消失。现在,婚前礼俗程序已简化至求偶、订婚(或略)、择日两到三个步骤。
婚事礼俗
在婚礼上,中西融合的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花车取代传统的花轿、人力“扛盒”迎娶新娘。花车为小轿车以彩绸和鲜花装饰而成, 彩绸多以红色、粉色为主,车头用心形的玫瑰花装扮。粉色和心形玫瑰在西方皆是浪漫和爱情的象征。
其次,婚礼当天的新郎新娘一改传统,皆以西方的西服和白色婚纱出场,白色婚纱在西方是纯洁无暇的象征。新郎至女家迎娶新娘之后,迎亲车队绕城一圈,婚礼移入高级酒店举行。酒店内铺设红毯,婚礼开始之际,西方的结婚进行曲响起,新人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携手踏上红毯,行至礼堂正前方。此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完美体现。婚礼由象征牧师的司仪主持,形式类似西方教堂的婚礼仪式。新人在众人见证之下互相宣誓,交换戒指并亲吻对方,共同切分蛋糕或抛抢礼花。有些新人不忘传统,“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古典礼俗也会选择性的或完全中西合并的一同举行。
此后,新娘换上传统的红色礼服,与新郎一起向来宾敬酒致意。席间,宾客向新人劝酒、嬉闹, 让他们作出许多亲昵的动作, 如令二人合吃一块糖或一颗葡萄等, 这是传统“闹洞房”习俗的变体。整个婚事仪式上也更多地结合现代声光化电,形式多样,中西合璧,不乏浪漫色彩。
婚后礼俗
在赣南客家传统婚俗中,婚后第二天,新娘要“拜堂灶”、“谢亲人”, 第三天还要“回门”、“拉三朝”。然而,现在的婚后礼俗也随之简化和西化。例如,“回门”本是验证女儿是否已嫁到指定人家、是否贞洁, 现在则简化为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看望父母和长辈。婚后礼俗的西化则更多的体现在蜜月旅行的盛行。
三、总结
通过婚姻习俗的古今对比不难发现,赣南客家传统婚俗具有较浓重的驱邪避凶、重礼轻爱等宗法主义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家族利益至上,以延续香火为主要目的。而当代的客家婚俗礼仪则不断受到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影响,去旧立新,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前提,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婚恋观。在此中西文化融合过程中, 两种文化中的美好因子巧妙地结合起来, 达于中西文化的核心层次,产生文化的“杂交优势”。
婚俗,不仅是反映民俗心理和婚姻意识的民俗文化,其本质更是一种社会行动。婚俗的演进、变迁,与社会发展同步,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变革性、进步性,以及浓厚的传承性和地域性,其文化功能、现实意义也随之大为增强。本文通过研究婚俗的中西文化融合,试图展现这一时期赣南人民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以此窥视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韩芳. 中西传统婚俗之比较[J]. 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段宝林. 澳门婚俗中西文化论文导读:2004,08.蓝希琳,罗琼.赣南客家婚俗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胡友鸣.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

7.上一页12

交融的人类学思考[J]. 广西名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3]王恩铭.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曾晓林,刘述玖. 上犹客家婚俗的程式描述与价值分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8.
[5]蓝希琳,罗 琼. 赣南客家婚俗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6]鲍宗豪. 婚俗文化: 中国婚俗的轨迹[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7]胡友鸣. 古代礼制风俗漫谈[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