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插上让数学课堂插上趣味翅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08 浏览:32797
论文导读:代数式运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小小魔术师了。上完这一课后我对这个魔术的秘密揭开如下:①抽一张牌记住它的点数我的指令:将它乘以2;再加上3;再乘以5;再减去25。②抽到一张老“K”朱亮的算术:13×2=26;26+3=29;29×5=145;145-25=120。③用x代表牌点我的代数:2x;2x+3;5(2x+3)=10x+15;10x+15-2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兴趣能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而教师就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本文结合初中数学实际及初中生年龄特点,从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如何让数学课堂变的有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数学: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这种观点虽然比较偏激,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消极状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置悬念,让课堂的引入生动有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恰当的悬念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就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置悬疑,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
【例1】在讲“代数式运算”时,设计如下:上课铃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拿出一幅说:“今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天我来变个魔术,先请朱亮同学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牌,不给我看,默记在心中。请你将点数乘以2加3后再乘以5,再减去25,算出结果后告诉我,我就可以知道你所抽的牌是几点。”朱亮算完后,说“120”。我就说:“朱亮抽的牌是老K。”同学们都点头,示意对了。想学会这个魔术吗?学好今天的新课——代数式运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小小魔术师了。上完这一课后我对这个魔术的秘密揭开如下:
①抽一张牌记住它的点数
我的指令:
将它乘以2;再加上3;再乘以5;再减去25。
②抽到一张老“K”
朱亮的算术:
13×2=26;26+3=29;29×5=145;145-25=120。
③用x代表牌点
我的代数:
2x;2x+3;5(2x+3)=10x+15;10x+15-25=10x-10=10(x-1)。
用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学生为了能在父母、亲朋好友中显示自己的本领一定会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兴致勃勃地上好这一堂课,为新课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2】在讲“互余的角、互补的角”时,采取如下设计:首先电脑演示打台球,让学生观察。打台球是学生喜欢的运动,学生兴趣很高。如下左图所示,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然后把左图简单地表示为图1,其中CD⊥EF。提问:各个角与∠1有什么关系?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与∠1的和等于90°的角,还有与∠1的和等于180°的角。最后教师归纳: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以上教学过程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比较自然地引出余角、补角概念,这样使学生感觉到概念的引入不突然,而且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学到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反过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二、精心组织,让教学的过程生动有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种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融入到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语言情境、数式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投入,能尽早进入“角色”,成为情景的主人,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和应用的乐趣。
【例3】“实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在我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正逢神舟六号的凯旋归来。当时,举国欢庆,每一位中国人都深深为之自豪和兴奋,当然也包括我的学生们。一时,有关神舟六号的种种信息成为学生课间谈论的焦点话题,争论的小时时在教室内掀起。于是,我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所授知识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神舟六号的胜利回归,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又有了关键性的突破。现在最令我们感兴趣的就是神舟六号的有关信息。今天,老师有一个有关神舟六号问题,想考考同学们。(全班学生一阵兴奋)
师:中国有个神话传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神舟六号作了115.5小时的科学考察后成功返回地球,这个时间是地球上的时间。那么,我想问的是:在神舟六号内到底经过了多少时间?是否也是115.5小时?还是像神话中说的那样?
生1:几乎一样,昨天电视节目“新闻会客厅”中专家说的。
(学生快速回答,很自信)
师:那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呢?
(学生开始还有讨论,慢慢静下来,两分钟后,全班陷入沉默,好些学生兴奋中又有着不自信)
师:我昨天在网上查了有关资料,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所帮助。大家请看:
(用多媒体展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地球过去1小时,宇宙飞船内经过小时(公式内c指光速:3×105千米/秒;v指宇宙飞船速度)。以7.8千米/秒速度飞行的神舟六号,作了115.5小时的科学考察后成功返回地球,这个时间是指地面上的时间,那么在神舟六号内经过了多少时间?(结果精确到0.1小时)
(学生对这个信息如获至宝,马上埋头用计算器计算,两分钟后,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课堂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
生2:计算机显示结果是11

5.5小时,时间是一样的。

(脸上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师:非常好,看来只有知识的武装,才使同学们的能力和自信倍增。
(学生笑了,笑中有着一份感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应用带来的乐趣,又能感动于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的迁移。让学生在潜意识里主动的走近数学,亲近数学。【例4】“代数式”的教学设计
师:国庆期间,大家有没有去外面玩?
(教室有些热闹起来,学生们笑着交谈)
师:我有一位邻居,论文导读:
他的名字叫张宇。张宇也是一位初一的学生,平时上课老爱打瞌睡,不爱学习。这个国庆他可遇到了许多难题。
(学生听说是同龄人,有了兴致。)
师:这天,他和几个同学随旅游团出去旅游,来到一个公园,公园的门票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于是导游出了一个问题来考张宇:“若我这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我这个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张宇想了半天也答不出来,你们能帮他回答吗?
生齐答:(10x+5y)元。(学生的情绪开始高涨,)
师:很好。接着,张宇他们付了门票费进了公园,在公园里,张宇抓了一只蟋蟀在玩,导游看见了,又给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科学研究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温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度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可以近似地得到该地当时的温度(℃)。”张宇测得此时蟋蟀一分钟正好叫了119次,那么当时的温度是多少呢?如果是140次呢?
生1:蟋蟀一分钟叫119次时该地当时的温度是20℃。如果是140次是23℃。
师:回答正确。导游又问:“如果用c表示蟋蟀1分叫的次数,你能表示出该地当时的温度吗?”。张宇还是摇摇头,同学们,你们能继续帮他解决吗?
(话音刚落,许多学生的手就举起来了)
生2:(c/7+3)次。
师:我们同学比张宇聪明多了。逛完公园,他们去参观科枝大楼,科技大楼前有个五彩花圃,非常漂亮,形状如图,导游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五彩花圃的面积吗?”张宇三问三不知,终于羞愧地低下了头。你们能告诉他答案吗?
生3:2a2。把第三个正方形的阴影部分补到第一个正方形里,刚好是一个正方形,则花圃的面积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师:你说的很对.这个方法叫割补法,以后我们在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经过这件事,张宇决心要认真学习了,这几天他努力多了。同学们也要加油啊。
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始终在极浓厚的兴趣中去探索,去验证,这样的设计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振奋的精神、愉快的心情中就接受了新的知识。

三、“画龙点睛”,让课堂的结束生动有趣

好的课堂结尾,既能使学生欣赏到自己的学习成就,增强学习信心,又能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我在讲“复习方程解应用题”时,是这样结束课的:“本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好,通过审、设、列、解答对应用题掌握得很好,老师给大家出一道开放型题,希望同学们回去探讨。”题目是: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为花坛,要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
这是外省市的一道中考题,是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从第二天的反馈中看出学生兴趣十足,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设想。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另外,一个好的课堂结尾还可以作为一个台阶,引领学生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旅途。如我在讲“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结尾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设有0.05mm厚的薄纸,第一次在地面上铺一张纸,第二次再铺了三张纸,第三次再铺九张纸,依此类推,问铺定第18次后,地面上的纸与喜马拉雅山哪一个更高?”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发人深省的问题,此问题就是我们下节课大家要探讨的问题:“科学记数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法多样,要多法并用,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欢乐,激发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中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