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隐喻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识解能力实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68 浏览:14589
论文导读:22-6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061.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引言概念隐喻既具有文化共性,又显现文化差异(K?vecses,2005:1-10)。英美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造就不同的概念隐喻,即使存在相同的概念隐喻,两种语言表达形式也不尽相同(陈家旭,2008:66-68;胡越坚、王菊兰,2008:109-112;张立英、徐勇
摘 要:本文以我国三种不同英语水平的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受试者,从隐喻判断、隐喻解释以及语境中的隐喻识别和隐喻理解四个维度,进行英语隐喻识解能力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英语水平与英语隐喻识解能力显著相关,但对英语隐喻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本文最后指出,传统的语言文化教学不足以有效提升英语隐喻能力。
关键词:英语水平;隐喻识解能力;语境
[]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022-6doi:10.3969/j.issn.1006-283

1.2012.04.006

1.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引言
概念隐喻既具有文化共性,又显现文化差异(K?vecses, 2005: 1-10)。英美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造就不同的概念隐喻,即使存在相同的概念隐喻,两种语言表达形式也不尽相同(陈家旭,2008:66-68;胡越坚、王菊兰,2008:109-112;张立英、徐勇,2010:54-56)。Deignan等(1997:532-560)发现,正是隐喻的文化差异导致二语习得者很难恰如其分地运用隐喻。许多学者由此提出,培养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对二语习得十分重要(Low, 1988: 125-147;Lazar, 1996: 43-51;Cameron & Low, 1999: 77-96;Boers, 2000: 137-147;严世清,2001:60-64;胡壮麟,2004:131)。是否应该将隐喻能力作为二语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取决于二语学习者在没有接受隐喻能力训练之前的隐喻能力水平。如果二语语言水平与二语隐喻能力构成正相关关系,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则表明二语隐喻能力培养没有必要性;反之,则印证了以上学者的主张。目前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较少,且结果还需进一步的补充和验证。

2.研究背景

2.1 术语界定

Gardner和Winner(1978:123-141)将隐喻能力定义为:“在目标语中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编码的高级语言能力”,包括隐喻解释能力、给隐喻解释找到有效理据的能力、与特定语境相符的隐喻能力和对同一语境中若干竞争性隐喻表达式的优劣进行评估的能力。Littlemore和Low(2006:268-294)则认为可以从隐喻表达的原创性、隐喻解释的流利性、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提取隐喻意义的速度四个维度去定义隐喻能力。隐喻表达的原创性是指个体的隐喻表达新颖,自己独创;隐喻解释的流利性是指能在所给的某个隐喻中发现多个可能意义的能力,即能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找出多个共同点的能力;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是指能给新隐喻赋予意义的能力;提取隐喻意义的速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能快速地找出隐喻意义的能力。两者相比,前者更注重语境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它包括对语境中新隐喻的认知,也包括传统隐喻的认知;而后者似乎更全面,既包含隐喻的接受性能力,也包括隐喻的产出性能力,但更偏向新隐喻的认知与表达。Littlemore(2001)的实证研究工具全部都是“甲是乙”类的新隐喻表达式,没有涉猎任何其他隐喻表达式,这与语境中的名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等传统隐喻表达式(束定芳,2008:158)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文结合以上两种定义,重点研究二语英语水平与新隐喻理解能力和语境中的传统隐喻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隐喻判断指学习者对“甲”和“乙”构成隐喻的可能进行判断。隐喻解释指对“甲是乙”这种隐喻表达作出合理的解释,找出“甲”和“乙”之间的相似点。这两种隐喻能力均严格采用Littlemore(ibid.)的操作定义。隐喻识别则指在语境中发现隐喻表达,并能指出本体与喻体的关系。隐喻理解则是指能准确提取语境中的隐喻意义。

2.2 相关研究

Littlemore(ibid.)以82名18~22岁的比利时某大学英语专业的法国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以下问题:四种隐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隐喻能力与交际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隐喻能力与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为母语组(39名)和二语组(43名)。两组测试内容一样,母语组做法语隐喻能力测试,二语组做英语隐喻能力测试。研究发现,两组受试者的发现隐喻意义与隐喻解释能力之间没有相关性(母语组:r=.023,r=.05;二语组:r=.164,p>.05)。母语组和二语组的隐喻能力与交际语言水平没有相关关系。由于该研究没有控制受试者语言水平和测试工具的阅读难度等变量,其结论尚需进一步的验证。
姜孟(2006:27-34)通过对高、低两种水平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同等条件下为36道英语完形题提供隐喻或非隐喻答案的情况进行考察,结论是,高、低两组受试者的隐喻能力发展水平都比较有限,但高、低两组的隐喻能力差异比较明显;两组都提供了较多的非隐喻答案而提供了较少的隐喻答案,两种答案的数量差异显著。本文认为,该研究与Littlemore(2001)的研究均存在同样的不足——没有控制受试者的二语水平变量。本文认为,二语语言水平对二语隐喻的判断和解读具有重要影响,是否控制这一变量会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信度。本文试图把二语英语水平作为自变量,二语隐喻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探讨以下问题:
(1)隐喻的判断和解释能力是否与英语水平相关?
(2)英语水平对语境中隐喻识别和理解是否具有影响?
(3)隐喻的判断和解释与语境中隐喻的识别和理解是否相关?
(4)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如何?

3.研究方法

3.1 受试者

深圳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60名,收回合格试卷48份,合格率为80%;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4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不含从事隐喻研究的3名教师),合格试卷为35份,合格率为70%;外教5名。测试前,所有受试者均未接触过本实验工具。

3.2 研究工具:

英语水平测试(5K-10K,源自Compleat Lexical Tutor)。隐喻能力测试工具4套,前两套源自Littlemore(2001)的发现隐喻意义能力测论文导读:
试,本文简称“隐喻判断”(工具1)和“隐喻解释能力测试”(以下简称“隐喻解释”)(工具2)。隐喻意义极大地依赖具体的语境,语境中的隐喻能力更接近于学习者的真实隐喻能力。因此,笔者增加了语境中的隐喻识别能力测试(以下简称“隐喻识别”)(工具3),和语境中的隐喻理解能力测试(以下简称隐喻理解)(工具4)。这两个工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其材料取自英文版《圣经》、《简爱》、《绿野仙踪》、《心灵鸡汤》、《组织行为学》和《希腊罗马神话》。语料中3000词频(采用《朗文双解词典》书面语和口语词频标准)的文本覆盖率为94%,2007版大学英语大纲(7675个单词)英语的文本覆盖率为97%,完全可以保证本实验受试者的流畅阅读。工具3和工具4的基本模式如下:
He replied, “Isaiah was right when he prophesied about you hypocrites; as it is written:‘These people honor me with their lips, but their hearts are far from me. They worship me in vain.’”(from the Holy Bible, p1062, Mark 6: 56)
工具3 隐喻识别:Question: “________”are treated as language.
工具4 隐喻理解:□T□FHe called those people hypocrites as they did not follow his teachings?

3.3 实施步骤

3.1 先导测试

在正式测试前三个月,笔者将50道题中编号为奇数的题抽出作为先导测试题,先在20名教师和20名学生中进行先导测试;偶数编号的题为正式测试题,间隔2个月后进行重测。两次测试高度相关(r=.864),共有方差为7

4.6%,表明两次测试的可信度很高,可用于本次研究。

3.2 正式测试

隐喻能力测试的前一周,先对100名受试者(学生60名,教师40名)进行英语水平测试。
隐喻能力测试前,为了排除受试者的顾虑,测试前告知受试者,测试目的仅用于研究,试卷无须署名。
先发工具1,测试时间为10分钟(5分钟阅读,5分钟做题)。在整个测试中,会告诉受试者该项测试不是让他们评价隐喻的好坏,受试者只需按照5档分值说明给每一个隐喻划“√”即可。
收工具1,发工具2。测试时间为10分钟。答题时,受试者必须用英语进行解释。收回工具2,休息5分钟。发工具3。做题时间为30分钟,该部分字数(含说明文字)为2399,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字,保证20分钟能读完,预留10分钟做题。而后收工具3,发工具4,做题时间为20分钟。全部完成的学生有48人,合格率为80%;教师为35人,合格率为70%。

3.3 评分

隐喻解释评分由5名外教进行。评分前,先让外教各自写出五个隐喻各种可能的解释,5名外教一起讨论,制定公认合理的标准和评分办法。每题按1~5分给分,答案完全符合的5分,完全不符的1分。抽出三种不同水平的试卷6份,让外教先给3份评分。三名外教评分基本相同,2名外教的评分偏低;经过协商,再对另3份进行评分,5名外教评分结果基本一致。工具3共计42个空,每个1分,共42分。工具4共24题,为T/F判断题,每题1分,共24分。

3.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根据英语水平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将83名受试者分为高(30分~50分)、中(21分~29分)、低(6分~20分)三组。英语水平测试满分为60分。三组人数分别为29、27、27。一元方差均值检验结果显示,三组组间差异显著(df=2,F=17

4.9,p=.000<.01)。

本研究用一元方差对三组隐喻判断、隐喻解释、隐喻识别和隐喻理解作Scheffe多重比较分析;对隐喻判断、隐喻解释、隐喻识别和隐喻理解作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最后对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以上四种隐喻能力作频数分析统计。

4.结果与讨论

4.1 二语水平与隐喻判断与隐喻解释能力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高分组与中分组的隐喻判断平均差(7.9872)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188>.05),与低分组的平均差(14.3946)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6.05)。就隐喻解释能力而言,高分组与中分组的平均差(.6871)、低分组的平均差(2.8723)以及中分组与低分组的平均差(2.1852)在0.05水平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887, .130, .316>.05)。具体数据见下表:
数据说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其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比低水平学习者的强,英语水平与发现隐喻意义显著相关;其次,这可能与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关。国内英语专业均开设有英美文学、语言学和英美文化等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三年级以上的学习者(包括本研究中的英语教师),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这显然有助于他们发现隐喻意义。
表1还显示,在解释隐喻时,三种水平的学习者之间差异不明显。Littlemore(2001)的结论可能更有说服力,隐喻解释能力和认知风格相关,在完成需要发散性思维和类比推理能力的任务时,尤其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形下,整体认知型的学习者成绩更好。本研究的三组受试者可能既有整体认知型的,也有分析型的,由于需要尽可能地写出隐喻的多个意义,所以高分组中的分析型受试者的得分可能低于低分组中的整体认知型受试者的得分。尤其是在五个隐喻的本义理解没有障碍的情形下,对找出隐喻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多个相似点,认知风格因素要比英语水平因素更具影响力。

4.2 英语水平对语境中的隐喻识别和理解的影响

在语境中,高分组的隐喻识别能力比中、低分组强(p=.015<.05;p=.000.05),与低分组的差异显著(p=.027<.05);中、低分组的差异更明显(p=.017<.05 )(见表2)。
数据表明,英语水平与语境中的隐喻识别显著相关。然而在理解语境中的隐喻时,由论文导读:37-147.Cameron,L.&G.Low.Metaphor.LanguageTeaching,theInternationalAbstractingJournalforLanguageTeachers,EducatorsandResearchers,1999(32):77-96.Danesi,M.Metaphoricalcompeten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secondlanguageteaching:Theneglecteddimension.InAlatis
于语料中有94%英语是3000高频词,97%的英语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高要求以内的词,高、中分组在5000到10000英语水平上的得分率为43%(均值26÷60×100),英语水平均超出了阅读理解的阈限值(3000英语水平)。因此,工具4对于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和英语教师来说缺乏区分度,中分组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与高分组没有显著差异,均值甚至高于高分组。高、中分组的隐喻理解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这说明英语水平对语境中的隐喻理解具有影响力。

4.3 新隐喻判断和解释与语境中传统隐喻的识别和理解的相关性

实验显示,隐喻判断与其他三种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r=.566、.428、.390,p=.000<.01(双尾),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整体上看,英语水平对隐喻四种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即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的四种能力均比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要强。这与Littlemore(2001)的结论不一致:二语受试者的发现隐喻意义(隐喻判断)和隐喻解释两种能力之间没有相关性。Littlemore还发现,在四个方面的隐喻能力中,唯独隐喻解释的流利性完全独立。她认为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流利性测试没有控制答题质量,二是流利性测试的可信度是最低的(二语受试者为0.31)。Littlemore据此推断,可信度更高的测试也许会显示出隐喻解释流利性与其他几个方面的相关性。本文认为,发现隐喻意义是接受性技能,而隐喻解释是产出性技能,产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已成定论,若不控制母语和二语受试者的英语水平变量,无从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受试者的英语水平相同所致,抑或认知风格差异是这两种能力的唯一影响因子。如果母语水平一致,接受性语言技能与产出性语言技能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二语不同,由于二语受试者无论是接受性还是产出性能力都没有达到本族语水平,其二语概念的流利性与本族语者的差异很大(Danesi, 1993:489-500),当只需要判断“甲”是否是“乙”时,接受性知识只要能满足字面理解的需要,就能激活受试者的相应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无论是其存储方式是母语还是二语),无法知道受试者是通过母语还是二语在进行推断。二语隐喻解释至少需要两方面的能力,首先在本义理解基础上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中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其思维的工具依然是自己的母语而不是二语;其次是二语的产出能力。当接受性水平满足了本义理解时,如果成功激活发散性思维,受试者可以作出正确的隐喻判断。当受试者需要用二语进行解释时,如果二语产出能力能满足自己表达的需要,解释能力就强,隐喻判断和隐喻解释可能成正相关关系;反之,二语产出性能力不能满足表达需求时,隐喻判断和隐喻解释没有相关关系。

4.4 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

下表中的均值以及得分率显示,隐喻判断最高(58%),其次为隐喻解释(50%)、隐喻理解(40%),最后是隐喻识别(22%)。从最高值来看,得分率最高的是隐喻解释(96%),其次是隐喻判断(77%)、隐喻理解(67%),最后是隐喻识别。显然,无论是均值还是最高值数据都表明,语境中的隐喻识别和理解要比简单的“甲是乙”这样的隐喻判断和解释难得多。从四种能力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均较低,其中平均得分率最高的是隐喻判断(58%),最低的是隐喻识别(22%)。四种隐喻能力极不平衡,且发展水平偏低。
统计验证了笔者的假设:“甲是乙”类的隐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喻表达式,无论是判断还是解释,比起语境中复杂的隐喻表达式都要容易得多,因为动词隐喻(如:to herd/to pour)、名词隐喻(如:lips, roots)、形容词隐喻(如:fat compensations packages)等没有明显的隐喻标识,而受试者的英语词汇知识中没有明确的本义与转义之分,更没有清楚的语域知识界限,当发生语义冲突时,学习者难以判断句子中是否存在隐喻。
5.结论
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虽然二语隐喻能力与二语语言水平密切相关,但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隐喻发展水平偏低。语言和文化因素可以提升隐喻理解能力(Johnson, 1989: 157-177),但仅靠传统语言教学显然不足以有效提高二语隐喻能力。英语专业学习者尚且如此,公共外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更是可见一斑。因此,我国英语教学大纲应明确将隐喻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能力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Boers, F. Enhancing metaphoric awareness in specialised read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0(2): 137-147.
Cameron, L. & G. Low. Metaphor[J]. Language Teaching, the International Abstracting Journal for Language Teachers,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1999(32): 77-96.
Danesi, M.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A]. In Alatis, J. E.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992[C].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3: 489-500.Deignan, A., D. Gabrys, & A. Solska. Teaching English metaphors using cross-linguistic awareness-raising activities[J]. ELT Journal, 1997(51): 53论文导读:on.MetaphorsWeLiveBy.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Lazar,G.Usingfigurativelanguagetoexpandstudents’vocabulary.ELTJournal,1996(50):43-51.Littlemore,J.Metaphoriccompetence:Alanguagelearningstrengthofstudentswithaholisticc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2-560.
Gardner, H. & E. Winne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m 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J]. Critical Inquiry, Special Issue on Metaphor, 1978(1): 123-141.
Johnson, J. Factors relating to cross-language traner and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in bilingual children[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989(10): 157-177.
K?vecses, Z. Metaphor in Culture: Universality and Vari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10.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
Lazar, G. Using figurative language to expand students’vocabulary[J]. ELT Journal, 1996(50): 43-51.
Littlemore, J. Metaphoric competence: A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c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7ctime.com
ognitive Style?[J]. TESOL Quarterly, 2001(3): 459-491.
Littlemore, J. & G. Low. Metaphoric competenc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2): 268-294.
Low, G. D. On teaching metaphor[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9): 125-147.
陈家旭.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66-68.
胡越坚、王菊兰.浅析英汉“心”英语的隐喻认知特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109-112.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1-140.
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4):27-34.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58.
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2):60-64.
张立英、徐勇.从语料库看英汉隐喻模式的异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