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中小学中小学校长反学校文化现象及其危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38 浏览:15584
论文导读:弱的位置时,势必生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即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嫉妒心理状态主动从自身查找不足,学习他人长处,以此求得改善自己的状态;而持消极的嫉妒心理的人,则将自己不利的处境归咎他人,要么在抱怨中消沉,要么采取强烈的反制措施,以此达到心理平衡。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不乏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和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张力抱有过高的期许。其实,校长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反主流文化侵蚀下,难免出现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行为和举止。中小学校长中往往会存在权力自恋、嫉贤妒能、亲近疏远、重利轻义、好大喜功、不务主业等反学校文化现象,其诱因复杂,危害深远,应通过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教育培训等措施予以干预。
【关键词】学校文化 反学校文化 公权力

一、一个不容回避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的问题
中小学校长是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扮演着教育者、行政管理者和文化领导者的多重角色。长期以来,人们深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精神的引导者”“道德的人”。然而,人是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精神属性为一身的复杂有机体。人的生存使命虽然就是走出兽性,走向神性,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意义上具有完全神性的文化人是不存在的。 中小学校长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反主流文化侵蚀下,难免出现与“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洽、生活朝气蓬勃,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 的优秀的学校文化氛围相悖的行为和举止,即反学校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危害深远,学校应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以及教育培训等措施予以干预。

二、中小学校长中出现的反学校文化现象及其危害

1.权力自恋

广义上的权力是指个人影响其他个人的能力,包含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外界赋予的,属于强制性影响力,与职务相关涉,而与特定的个人没有必然联系,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所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3] 非权力影响力属于自然影响力,是靠领导者自身的威信和以身作则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因此更能激发人们的自觉行为。[4]
一个有威信的校长,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师生效仿的榜样。然而,威信是要靠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和真挚的情感培育来的,是被领导者心悦诚服接受的,而非通过行使职位权力强加于人的。
学校是一个育人场所,不是行政机构,因此校长也不是什么官,校长就是带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领头雁”。一个校长如果把学校当成“衙门”,把校长的职位当成官来做,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就必然与“教师气”渐行渐远,与师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大,这就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2.嫉贤妒能

人的嫉妒心理源自同类类比。同类类比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人们常常通过相互类比来确定自己的现状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5]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不利或较弱的位置时,势必生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即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嫉妒心理状态主动从自身查找不足,学习他人长处,以此求得改善自己的状态;而持消极的嫉妒心理的人,则将自己不利的处境归咎他人,要么在抱怨中消沉,要么采取强烈的反制措施,以此达到心理平衡。
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不乏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面对才干超过自己的下属,一个心态开放、知人善任的校长,会视之为自己干事创业的助手,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并对其悉心培养,大胆使用,让其拥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实现理想抱负。然而,某些持消极嫉妒心理的校长,就会将学校的优秀人才视为自己校长职位潜在的竞争“对手”。往往会在“评先”“评优”中揪其短,求全责备,不让其拥有吸人眼球的“光环”;工作安排时就其难,不让其发挥专长,阻碍其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其无法取得与自己竞争的“资本”。一个校长如果希望下属都是平庸之辈,那么他所领导的学校也就难逃“平庸”的厄运。

3.亲近疏远

校长处于学校行政管理的顶层,对学校人、财、物等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享有话语权。一个正直公平、不徇私情的校长,能够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善于从不同意见中发现和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善待每个教师,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合理均衡各群体的利益,促进教师思想的统一、责任感的唤醒、事业心的激发;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做到“不以亲疏贵贱异其心,喜怒好恶乱其志”,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凝聚人心、积聚力量,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相反,某些“我”字当头、任人唯亲的校长,事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准则,不顾及公益原则和师德,亲近疏远,阳奉阴违,甚至利用教师的利益诉求,玩起“制衡术”,以达到左右逢源的目的。结果只会搞得人人自危。

4.重利轻义

“逐利”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生存的基础。然而,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物质承载体,人具有对生物性超越的特性,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且越是文明的人,意识对本能控制的能力就越强。校长作为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当然有追求名利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但是,校长又是备受师生关注的“公众人物”,特殊的角色地位使校长对利益追求处于两难境地,坚守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更重要的是如何担当好淡泊名利、苦耐清贫、人们所期盼的学校道德风尚引领者的角色。
名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沉沦。某些重利轻义的校长,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追逐名利,这样,学校利益和教职工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必然会引起教职工的不满,既会贬损自己的声誉和威信,还会引发各种矛盾冲突。

5.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是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典型外在表现。某些校长为求得短期工作亮点,博得上级领导的欢心和赏识,不顾学校客观条件和教育规律,挖空心思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例如为了应付上级实验室验收,宁可腾出学生的教室作实验室;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停课打扫卫生等,反映出某些校长唯上是从的心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争功邀荣、做表面文章上。
学校因学生而立。校长应把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坚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尽职尽责服务师生。一个校长如果忘记自己的使命,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利益,沽名钓誉,以捞取政治资本,那么其虚假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不仅会败坏校风,更严重的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贻害无穷。

6.不务主业

就当下的中小学校长而言,大多是“教而优则论文导读:
仕”用人导向下的优胜者,有“教师之师”之美誉。正因为如此,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学榜样的作用。但是,某些校长不能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只注重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学校管家,忽视自己领导者的角色定位,沉溺于听汇报、查资料,迎来送往、交际应酬,与教学工作渐行渐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校长的立身之本。校长惟有置身课堂,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和师生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师生想什么,知道该为师生做些什么,这样才能履行好教学领导人职责。一个校长如果将主次颠倒,远离教学这个主业,就不能牢牢把握学校管理的主动权,同时也就无法获得通过教学榜样作用而生成的非权力影响力。
三、结语
中小学校长中出现的反学校文化现象,诱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不良文化侵蚀因素,也有权力监督乏力因素,但最根本的在于放松自我要求,以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权力观、利益观产生错位。其危害是深远的,贬损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阻滞学校文化建设。因此,要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监督、教代会管理的职能,让公权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校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用好公权,服务师生。
(作者单位:庐江县泥河镇中心学校,安徽 庐江,231561)
参考文献:
王德军.自然人·社会人·文化人——论人的生存特性与生存使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赵丽芬.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