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美学设计美学当代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43 浏览:20277
论文导读:中,几乎每一件都带有古代易学文化的影子。再如贝聿铭先生所作的香山饭店,充分吸纳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髓,院落与室内相互渗透的空间,其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园的处理,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过我在到北京后一次有幸参观香山饭店却是让我倍感沮丧,设计者的用心已经被建后的经营者所忽视,满是斑迹和
摘要:除了美学基本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之外,美有着更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本文通过回顾各国各地的成功设计,说明其都源自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然而,中国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和其影响下的美学却在近代被表象化模仿甚至遗忘……
关键词:美学;传统文化;设计
什么是美?美的本质何在?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解释,也展开过长期的争论。美的问题常被视作难解的“理论之谜”。那么什么又是美的设计,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来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呢?笔者认为,任何设计的灵魂,美的因素的来源,都脱离不开文化的影响。不同的传统文化对不同地区的设计都有着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都能看到,在西方的当今设计中仍然自觉不自觉地传承着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
首先从现代主义说起,现代主义是根植于德国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的理性思辨造就了德国严谨的设计,无处不在的功能美和秩序感代表着德国特有的设计美感;而在法国,海洋性气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浪漫的传统,不论是洛可可还是装饰艺术都有着明显的法国文化烙印。提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想到“日本设计”,日本的岛国特色和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的日本的设计既有浓重的东方情调又有现代科技的完美运用,这就形成了闻名的“并轨式”发展,其实,日本自称的“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而中国当代的设计却无法和日本的文化特色所媲美。
在这里,就有必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要探讨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其影响下的传统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曾极盛一时却最终折戟沉沙退出历史舞台的古埃及、古罗马文化,五千余年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绵延至今,这是其他文化所无可比拟的。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包涵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无论是儒学、道教还是禅宗,其实都是注重和谐之美,意境之美的。这是中国文化之根本,这就是为什么同西方美学范畴的逻辑性相比,中国传统美学的概念范畴更加包容性、诗意性。中西方的美学区别我们可以最直观的从窗饰的不同看出来,在西方,早期基督教美学将上帝理解为:“超越一切本质的光”,因此,教堂的窗是用光线和窗饰制造天堂的宏伟景象,以表现出对上帝的虔诚。而在我国,尤其在明清两朝繁荣的窗文化中则是作为与自然融合相互借景的建筑手法,在私家园林漏窗中表现的更是明显:隔墙的山水花草透过漏窗隐约可见,变化多端,让人能深切感到“实”“虚”与自然的交融。
再如,我国商周装饰精美的青铜器,魏晋的文化艺术,盛唐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和书法建筑,元代戏曲, 绘画, 书法的各有所成(图1)……时代的特点是鲜明的,但文化的基础是一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含蓄、意境化的特征,它们都见证着中国设计史及传统文化的辉煌。然而当现代主义及各种思潮悄然而至时,我们开始遗忘延续了上千年的文化,转而开始赞叹于德国设计的精致、日本设计的意境,成为了形而上的形式崇拜者。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京城风貌,不但城墙倒塌在了和平年代,四合院、胡同的消失更是让北京文化只活在了博物馆和电影,代替它们的是各种欧美形式的后现代建筑,于是乎,“祖宗留下的城市文化荡然无存,留下一堆或成功、或不成功的建筑物。”①
当然,在我们为自己的文化自掘坟墓时也渐渐发现,设计强国的竞争优势不仅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来自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尊重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美。于是,我们开始急功近利地寻找自己的文化元素,20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建筑设计率先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探索,最普遍的是一堆模仿现代建筑简洁风的楼体,却顶着中国传统的大屋檐,不伦不类的形式更没有任何美学形态可言。紧随其后的其他设计行业也开始探索“中国风”,近几年产品设计方面亦是急于体现中国文化印记,我们钟情于运用各种符号的堆砌,文化变成了形式化的简单粉饰。图2的产品是笔者在参观红星奖展览时看到的中国风音箱和两款已上市的爱国者优盘,图3则是法拉利09年的典藏款跑车,来自宋朝的哥窑瓷器,我想这些设计应该可以代表如今中国文化设计的主流了,中国红、紫禁城、旗袍,瓷器,这些符号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真的就足以代表中国文化和美学吗?我们需要反思。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绝不仅仅是符号和图腾,我们更需要传承的是几千年来先民们传承下来的思想精华进而转变为设计的文化韵味。曾几何时,我们推崇“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朴实和“宁静淡泊而致远”的清雅……寥寥数笔的诗,总是有景有物、有感情有意境,诗亦如此,设计何尝不是,能够通过简单的元素、韵律来展现民族的特有的美和文化气息才是真正意义的传承。
可以说,我们在找寻传统文化的路上走的磕磕绊绊,但至少尝试是对的。而且,在我们探寻的路上仍然有着不少成功的设计。如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的诸多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件都带有古代易学文化的影子。再如贝聿铭先生所作的香山饭店,充分吸纳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髓,院落与室内相互渗透的空间,其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园的处理,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过我在到北京后一次有幸参观香山饭店却是让我倍感沮丧,设计者的用心已经被建后的经营者所忽视,满是斑迹和裂缝的外墙,室内植物的粗糙摆设和杂乱的杂志贩售,远没有了原作的精髓。当然,这是后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美的设计,是需要文化内涵的。抛弃历史文化根基合起影响下的传统美学只会把我们的设计变成空中楼阁。中国的设计现今依旧处在摸索阶段,正如同当年的日本,从最初的模仿到多年的探索,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来指导设计。我相信中国设计只要有着对自己文化根植的认同,在孜孜以求的探索中终有一日会顿悟出真正的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①王受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abb4901000aym.html新浪博文《中国成了国际建筑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