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人与自然谈中国当代文学中人与自然联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55 浏览:35601
论文导读:人与自然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自然才是保护我们自身生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自然也被敌对化了,像《智取威虎山》中,就将反动派与自然联系在了一块,并成为一块被消灭对象,在当代文学里,一切以人为中心,其他所有事物均是争斗对象,从当时文学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血液是沸腾的,乐观且豪情万丈的,这种向上情怀在当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所有关系源头之一,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状况与健康,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和自然关系演变史,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人与自然关系不再是敬畏与和谐呼声,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敌对及虚无,随处可听到人定胜天的思想观点,这种观点在中国的当代文学里反映较多。
关键词:人与自然;当代文学;关系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人们生活离不开自然,与自然关系状况,直接关系着人们生存状态及发展,在当代社会中,我国人们一度将自然推向对立面,人与自然关系不是相互依存依赖的,而是敌对的,虚无的或者工具化的,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对当时人与自然关系窥探一二。

一、政治下,人与自然疏离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艰难战争抗争中,当取得最后胜利后,人们在心中扬起了高昂无比的政治,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无所顾忌地跟人斗、跟天斗、跟地斗,并且在斗争中,感受着无穷乐趣,整个世间万物,均可成为人们争斗对象,这种情景不仅仅是文学中的一种描述,而是现实生活真实反映,当时如火如荼地大炼钢铁,家家户户将自家铁质物溶在锅炉里,要助钢铁事业一臂之力,尽管心意是好的,可普通百姓炼出来钢铁并不能用,还耽误了农业生产,事实也证明,人们自以为是地向自然发起战争,其结果人们并没有战胜自然,并对生态自然产生了破坏,现代人们越来越意识人与自然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自然才是保护我们自身生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自然也被敌对化了,像《智取威虎山》中,就将反动派与自然联系在了一块,并成为一块被消灭对象,在当代文学里,一切以人为中心,其他所有事物均是争斗对象,从当时文学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血液是沸腾的,乐观且豪情万丈的,这种向上情怀在当时是需要的,可同时也是盲目的,我们仅能说当时社会是热情洋溢的,而文学作品里反映的也是当时人们“伟大”、“豪迈”及“无所畏惧”。除了反映出这些之外,我们还能从当代文学里看出,自然被当作了利用或者借用工具,像我们所熟知杨朔的《荔枝蜜》,这篇文章主要赞扬了小蜜蜂生活态度,并不是对小蜜蜂真正有所敬畏,作者自身是害怕小蜜蜂的,可由于小蜜蜂具有人民性才给予歌颂,本来把自然当作艺术手段给予表达是件无可厚非之事,不过把人的意志强行加给自然,对自然自身价值并不在意,这种单向感悟对于自然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当代文学作品里,自然被利用化,像《百合花》里的百合花并不是因其自然价值才被歌颂,而是对于人来说具有价值来被利用,又如《甘蔗林》这篇文章里也不是甘蔗林自身价值,而是它在战争年代成了掩护士兵的青纱帐才被人们所歌颂,这些自然物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人的强加意识,都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待,并没有真正从自然自身角度来看待,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背景或者说政治形势所导致的文学形式。

二、人与自然多维度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重新审视,在当代文学作品里,对狂热年代进行了冷思考,并且对自然也给予了重新认识,像作家阿城所著作《树王》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文章中将知青人定胜天的思想意志,跟村民对自然朴素宗教般敬畏之情进行了对比,并通过他们之间抗争对人与自然的深思,肖疙瘩跟树王埋葬在了一起,看似自然征服,实际毁灭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并没有什么战胜的喜悦,反而有着久久不能抚平的伤感。像孙犁所著作《黄鹂—病期琐事》这篇文章,就对黄鹂鸟进行了观感描述,此文章对黄鹂并没有过多描述,可作者通过黄鹂所代表美丽事物赞美,并揭示美仅有在自由当中方能充分显其道理,表述出了自然与人之间一种祥和关系,通过黄鹂表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莫言小说《红高粱》,就表达了对自然家乡的热爱,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又如路遥《人生》这篇文章,看似仅是描述了主角高加林坎坷人生,实际上高加林一直要摆脱的就是生养它的那片土地,可最后容纳它的仍然是那篇生养他的土地,里面也存在大篇幅有关自然描述,在这里作者所表现自然环境更多的是一种优美安静以及热爱之情,里面说到只要勤奋细心呵护她,她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在这篇文章里,诗人表述了对大海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欢喜,尽管这篇文章很优美,但依然给人一种心酸之感,这也许与海子人生差别太大所导致,而海子另一篇诗《麦地》,描述了月光下,迷人庄严的麦地,这里所描述麦地,已经不是将人的思想强加于自然了,而是一种实在自然感受,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还融进了人的情景,其中对父亲拨月种麦情景进行了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劳作欢欣之情,这里人与自然已没有敌对、争斗之感,更多地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共之感。作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以北京自然场景中的地坛公园作为背景,作者跟地坛在长久地对持当中,把自身情感与生命折射进了地坛一景一石及一草一木当中,对生命生存意义、工作价值与死亡意味,给予了生命感悟与宇宙间生生不息之情,这篇文章通过生存意义来探索了大自然,并将个人作为大自然一份子。
三、结语
从当代文学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实关系,在六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里,更多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敌视、斗争及利用等关系,在当时现实生活里,人与自然关系也大多如此,其争斗结果并没有获得人们想要的,而之后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对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进行了审视,并从生存角度来看待自然,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生存与共的,现代人们在想方设法保护自然,这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保护。
参考文献:
李中平.论海子的自然之诗和思[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曾繁仁.生态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文明时代我们应有的文化态度[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