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新时期20世纪翻译文学本质论与新时期方言创作观念大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04 浏览:123452
论文导读:
摘要:从语言本体论的角度,通过对语言思想性功能的论述,分析20世纪翻译文学本质的“二层次”理论并对中西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通译”观点提出质疑。并以此理论建构为基础,对新时期之前汉语言体系内部的方言“通兑”的误解以及新时期作家创作中全新方言观念形成的原因进行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语言本体论;翻译“二层次”论;新时期;方言创作
1005-5312(2012)29-0013-01

一、语言“通译”的质疑:翻译本质的“二层次”论

高玉将语言思想功能的控制力和决定性作用引入中西翻译文学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翻译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但绝不仅仅只是语言技巧问题,同时还是语言深层的思想思维和文化问题。语言既是工具,又是思想本体,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相应地,翻译作为语言问题也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即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在语言作为工具的层面上,翻译是技术问题;在语言作为思想本体的层面上,翻译是文化问题。”
语言本体论认为,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根本上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是语言思想层面的差异。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外在客观形式互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关于语言深层本质的思想和思维的问题。翻译的难度并不在于语言形式外壳的转换,而在于不同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之间交流融合的巨大复杂性。所以,“翻译对母语来说,与其说是‘转换’,还不如说是创造”。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和语言一样也存在着一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一是技术层面,一是艺术层面。在技术的层面上翻译是一种科学的存在,是有客观标准可以依据的。比如英语中“star”就是中文“星星”的意思。在这一层面上,翻译不存在思维的转换与解说。不同的语言系统大都可以实现“通译”。但是,在语言作为思想的层面上,翻译成为了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比如,英语中的“science”与其中文翻译“科学”之间在思维架构上是有很大不同的。类似的词汇在英语语境中,其意义是和欧美人的历史文化语境与思维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一类的西方语言打上了深深的汉语思维烙印,他们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而不是所谓的“等值”或者“等效”的译介。
总之,翻译作为技术,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工具层面上。而它作为一门艺术,则相对应地体现语言的思想层面上。在技术层面上,翻译可以实现“等值”“等效”的“通译”。而从艺术的角度看,翻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可译性,即不是绝对的不可以翻译,而是相对的不可翻译,就是翻译无法做到“等值”或者“等效”。

二、方言“通兑”的质疑: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方言意识的形成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方言作为一个相关话题再次被提出来,它再次作为一个极重要的语言资源受到许多作家的关注是在新时期。许多作家将其看做一笔重要的资产,力求趋利避害,开掘和利用其潜在的巨大表现力。新时期作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的转变主要得力与这样两个条件:其一是受新时期创作的拉动。其二受到新的语言观念的影响。
在方言问题上,学界一直以来都存在这样一个误解,那就是认为汉语的方言毕竟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的是语音,各方言的词汇以及词汇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是能够通兑的。但是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恰恰是错误的。语言本体论认为,一种语言的概念义通常是人类理性筛选的结果,它在不同语言的译介中不会发生极大的消耗;而语音结构往往是一种语言的特殊性所在,更为关键的是它内在地规定了一种文学的能指形式。而语言所携带的感彩更是依附于理性概念义之上。总之,对文学创作来说,一种语言的语音和情感形式其实正是所谓那种“模子的色彩和线条”,它对文学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新时期有一大批作家追求创造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而新的语言理论认为,文学的地域文化氛围第一位的要素就是语言,或者说文学的地域性其实就是地域性的文学语言。语言本体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即语言不是透明的。这一论断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语言是一种先在的符号系统,在创作中作家并不是创造了语言,而是在使用语言,而且是在一种比较有限的意义上使用语言。其二,读者在艺术欣赏中面对的也是语言,而不是直接面向作品所讲述的那种生活。任何地域色彩、风土人情都首先必须是语言的,或者说必须通过语言来彰显。而方言土语就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产物,它与民俗和民情是相互渗透的,或者说他们干脆就是同一个东西。文学中的地域风情其实是在语言中展现的风景线,用来建构这种风情的材料是语言,是那种有意味的地域语言,而不是某一种物质现实。
语言本体论关于语言思想性功能对于文化尤其是文学决定性作用的理论,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20世纪翻译文学的“通译”观点以及新时期之前的方言与普通话的“通兑”理论提出怀疑。从这一点出发,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中西语言作为两个截然不同语言体系的差异以及汉语内部方言土语的异质性地位。
参考文献: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