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科研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713 浏览:151114
论文导读: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一部探索史,但这些抗争和探索无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自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之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90多年来,中国人始终坚持马克思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宣传好、研究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教学科研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又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保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者、传播者、实践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既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学科研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一部探索史,但这些抗争和探索无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自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之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90多年来,中国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取得胜利和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会受到挫折,甚至失败。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用自己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学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学科研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了过去在理想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它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前,由于受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青年学生也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表现为:一些学生理想淡薄、不思进取,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逃课成风,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去年复旦大学就发生了为追星集体缺课事件;有些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积极的、向上的、正面的人物和事件不以为然,相反,对一些消极的、低俗的、负面的人物和事件却大加追捧,良莠不分,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把傍大款、当小三当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尽管上述现象在大学生中只是个别少数,但影响极坏。这就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导向,对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各种思潮进行深入研究、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作出科学的回答,以此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青年学生明确为谁学、怎样学。

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学科研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民族精神,它就失去了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各民族自强不息、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时代精神引领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一个民族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等方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所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时代精神为己任,在教学科研中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线,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学科研必须贯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同志依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虽然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但是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规范,还要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为社会起到示范作用。然而,从一些学生的行为表现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没有真正进头脑,道德素质表现的不尽人意,如用等价交换取代了无私奉献精神,用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论文导读:
主义,用竞争代替了协作,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取代了对精神的追求等。正是这些思想意识的存在,在高校违背社会公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在自己的教学科研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业务过硬、道德高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了兴国之魂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高度,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取决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研究、贯彻和落实。在这方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教学科研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践行好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姜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