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新课程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深思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19 浏览:157001
论文导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师”观念要有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不再是“本本主义”,教学管理已不再是一味“自上而下”……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着革新。现就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与同仁交流,追求共同进步。

一、新课程,教师要有新观念、新思考与新实践

1.教材观
如果教师依教材讲教材,一是一堂课不到20分钟教师就可以将教材讲解完,学生听后却是一片茫然,搞不清重点、难点,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二是教师拿着教材不知怎么上好。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其实新课标下的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案例,只是一个素材。
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了解它的外延和内涵,弄清通过此素材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能力,掌握什么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提升,不拘泥于教材组织教学。化学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探究性成分比较多,尤其是实验,有时一个图就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要求教师提前作好充分的探究实验准备(包括知识储备、方法引导、器材及材料准备、实践注意事项等)。
2.教师观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不再是“主旋律”,新教材下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拓展教材资源。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所要求背的也许并不重要,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身——“授人以渔”。
教师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一切谋划为了学生的发展”。

3.学习的“革命”

学生应有的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过程、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7ctime.com
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4.教学方式的思考与实践

法国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实施新课程,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就感,适当进行开放性教学。
(1)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①巧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②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③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课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加以变化,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

5.教学评价

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人的需求和发展,教学评价应以此为出发点。教学不能简单化为“最少时间最多内容”的速成,片面的效率和速度可能异化为摧残人性,扼杀生命。

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有句名言:“我的书架比我的知识丰富,但它不是化学家,而我却是化学家。”这句话的关键就是体现了若想在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质的飞跃,除了要有知识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1.“疑”与“思”的能力培养

学习始于疑问,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能促进学习。而“疑”与“思”的能力要从预习阶段或情境创设阶段就开始培养。

2.课堂教学实行学案制

没有学案,学生上课就是记笔记和“干”听,一旦有一点点走神或听不清,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有了学案,在课上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留下了学习的痕迹,学生可以把它当笔记回顾查阅,对学生反思和今后的复习很有好处,老师们也可以当作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探究式化学教学

化学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过程,前人们通过实验的探索总结出大量的自然规律,而他们的探索过程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借鉴使学生从知识的发展过程来掌握知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回归儿童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没理由神化探究活动,也没有必要去纠缠一堂课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过程,在每一个过论文导读:与交流。探究式实验要取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要组织讨论,让大家交流不同见解,哪怕是一知半解,都可能是学生真正所得,从而达到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能力。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我、变革观念,才会不落后于时代潮流。上一页12
程中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追求学生在程序上、形式上重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也是毫无意义的。关键是活动的质量。当然在探究式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式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其过程可简要表示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讨论与交流。
探究式实验要取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要组织讨论,让大家交流不同见解,哪怕是一知半解,都可能是学生真正所得,从而达到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能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我、变革观念,才会不落后于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