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浅析高中新青年教师角色转换心理困惑与教师成长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31 浏览:134714
论文导读:法与判断;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笔者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教学工作任务时,对教学工作的结果预期只能根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相关信息来做出,有不明确、不稳定等特点。另外,由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还没得到过验证,对自己的教学效能预期也无法做出判断,于是在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信心不足或者迷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批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高中青年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也再度凸显。本文从教师角色和教师成长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角色及青年教师在角色转换中的心理困惑,并相应提出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教师角色?;心理困惑;教师成长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青年教师的队伍日益庞大,越来越成为高中发展的生力军。但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刚跨进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在教师角色转换、角色认同以及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都存在很多困惑。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一困惑,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中,承担好教学研究工作,发挥自身的才智,对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它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方式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他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二、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有时间、程度等差异,这些差异将影响一个教师的成熟和成长,最直接的将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

1.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表现为了解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2.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这时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二)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

要促进教师角色的形成,首先将成为教师的人在正式成为教师前就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对教师职业及相应的角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其次,通过榜样的行为示范,能够掌握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从事角色活动,处理角色冲突。再次,要促进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新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身的心理发生变化。

三、青年教师角色转换的心理困惑

青年教师在刚从事教师行业时,会有一些心理困惑,结合笔者的亲身体验,总结如下:

(一)教师角色意识淡薄

青年教师从报到那刻起,在形式上已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分转变,但思想仍未脱离学生的意识和心态,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还较为模糊,不是从师范院校出来的新教师,因此就欠缺自己的教育理念。初为人师,在角色认知上便存在着朦胧感。

(二)教学效能感不足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就分为一般的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 笔者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教学工作任务时,对教学工作的结果预期只能根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相关信息来做出,有不明确、不稳定等特点。另外,由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还没得到过验证,对自己的教学效能预期也无法做出判断,于是在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信心不足或者迷茫的情况。

(三)心理上缺少归属感

新教师进入学校后,由于与其他教师陌生,缺少交流。因此,新教师刚进入学校时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学校的集体中,心理上缺少归属感。

(四)自身发展的定位不明确

人都有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需要,特别是高中新教师,他们学历高,自我发展的更加强烈。但由于对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对学校的工作环境、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新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能根据所处环境相应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四、教师成长

(一)青年教师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 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而关注学生阶段,指教师能否自觉关注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适应期(1年左右)

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充满幻想,幻想自己能华丽上好第一节课,一次成功。然而,当他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而感到无所适从时,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迫切希望自己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因此新教师既有初为人师的愉悦感,又有一种因接触新环境而产生的拘束感。

2.稳定期(2-4年)

经过一年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磨炼、新教师逐步适应,开始胜任教学工作,表现出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情绪较为稳定的一种心态。这一阶段,是其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阶段,也是其有可能成为骨干教师的苗子而初露端倪的阶段。

3.发展期(5-6年以后)

这一时期,大部分教师已熟练掌握了教学基本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始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渴求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对教育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教育教学论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逐渐被同行和学校领导认可。

(二)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的新青年教师的心理活动与笔者自己亲身体会,新青年教师在进入学校以后,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帮助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从个人方面角度我认为进行如下做法:

1.形成一帮一结对子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新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可以自发也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与一位本学科的老教师形成师徒关系,组成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新教师能够快速的熟悉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使新教师更快的融入到新环境中,增加归属感。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