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英语高职英语与整合教学技巧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9 浏览:16206
论文导读:业能力与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要适应这一要求与变化,即高职外语教学应满足学生未来岗位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英语与专业整合教学的思路,并阐述了初步实践。【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教育模式创新随着高职教育向就业模式转型,
【摘要】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以及具备相应的素质,为行业企业所欢迎或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体现职业能力与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要适应这一要求与变化,即高职外语教学应满足学生未来岗位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英语与专业整合教学的思路,并阐述了初步实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教育模式创新
随着高职教育向就业模式转型,人们在"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围绕高职英语与专业整合的教学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这种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外语应用能力,推动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职人才,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崛起,高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围绕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广大英语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试验与研究,给高职英语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地推动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尽管如此,高职院校中生源基本素质有所下降,教育质量提高不多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外语教学上也有突出的表现。
一方面,高职生源组成复杂,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形成的英语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材滞后于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往往偏深,偏难,体现不出高职英语教学自身的特色,教师教学大多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学中习惯于使用生活词汇多、职场词汇少;重词汇质量、轻词汇数量;重精读、轻泛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等,学生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比较普遍。英语教学的不适应还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教学在手段上落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这些情况都会给我们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接产生矛盾,造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步人社会后在英语应用方面不适应或适应期的延长。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正视高职英语教学当前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其中如何有效地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是高职英语教学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与专业整合教学的思考

从培养目标上看,高职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利用180~220学时的教与学,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实现与有关专业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在某个专业上的英语能力的应用水平。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努力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日常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而且要加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英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多文化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
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作为工具学科的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实用为主"是指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够用为度"是指内容的难度和范围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标准。即为使学生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大胆突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根据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把握好基础知识传授的范围,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应用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讲解和训练有所侧重,恰到好处。
蔡基刚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一文中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以发展专业英语为方向。一方面缘于大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缘于社会对于外语能力专业化的要求。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有必要探索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之路;2002年,章振邦教授在《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一文中指出,应当将普通语言学习下放到中学阶段完成,而大学阶段应直接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虽然英语教学存在着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由于高职学生语言基础总体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对学生开展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不符合实际的。结合教育部2004年16号文件中"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意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语言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的要求,英语教学可以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与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这样一定能解决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开辟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对应职业与岗位,重组或优化外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作好市场调查。如到用人单位了解岗位(群)对英语的要求,明确那些是"必备"内容、那些是"拓展"内容,作为重组或优化教学内容的依据。我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从事经济活动以及商务流通方面工作的在学习外语时,有必要掌握语言的文化知识,包括词义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跨文化误解,还包括文化差异在商务沟通与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加强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从事技能操作的,有必要熟悉有关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计算机提示信息、通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调用命令等。从大的方面看,在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训练时,加强阅读与翻译,在对文科类学生训练时,加强听说写是有利于与专业对接的。
大学英语与专业整合的实践,重点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体现。首先是注重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即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高职教育的特点,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编写体裁与题材应相辅相成。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大量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实用性原则,所选语言材料应具有多元性、内容趣味性、语言风格多样性、语言题材时代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应按语言习得的规律,将职业英语实用能力中相关的功能、情景和主题作系统的划分,并确保语言输入和产出的一体化。
其次是借鉴职场英语的理念,围绕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组织好教学。即采用多种教学法教学,突出以学习为中心,推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在教学手段上,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教学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英语虚拟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形象性,场感和职场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论文导读:
体和网络技术,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学习、群组交流源于: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等特色教学。与此同时,模拟职场的情景,将学生分角色进行仿真训练,并不定期地把学生带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岗位英语使用的零距离。英语教学离不开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因而让学生把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词法、句法、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巩固和检验是实现对接的良好途径。再次是转变观念,实施科学考评。科学的考评模式具有正确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实效性。高职英语教师应积极改革高职英语目前纯知识性的考核模式,以能否做到很好地应用作为高职英语考核的主要取向。这就要求考核的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内容要全面,突出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并注意做到考试与考查、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内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在学生英语学习上,逐步推行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单项分级考核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模拟现场考核制度。

三、大学英语与专业整合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高职院校普遍设置计算机专业,针对这一类专业实施大学英语与专业整合的教学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此类专业进行初步尝试。
尝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职业特点,侧重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实用英语进行教学。即拓展一些与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包括有关文化背景的介绍,把讲解词汇与句型时给出的例句与相应的句型演练尽量与计算机知识用语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创设多种语言应用情境并辅之于角色扮演,使词汇与句型的练习尽量赋予其实用性,贴近学生日后的工作方向。如我们选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为"OnlineGrowthContinued",比较适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缩减其课时而延长本单元的课时,增加了背景、商家、人物、万维网、计算机安全知识,包括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或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都成为了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作业、课后任务的设计上也尽量做到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考虑学生专业特色,突出其岗位特点。
实践证明,通过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实施大学英语与专业整合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增强学生外语学习与职业目标的关联意识,使高职英语教学更具目标性、针对性及实用性,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本岗位英语应用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司o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引导[M]o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刘朝晖o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职业目标导向[J]o中国成人教育,2007(7)
[3]刘洪,杨东铭o能力本为与工学结合[J]o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温希东,孙德刚o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o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5]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6]杨银千,张民.o培养外语实用人才[J]o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7]孔庆炎,刘鸿章o新编实用英语[M]o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