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课堂教学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运转机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03 浏览:61811
论文导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有许多突破口,就课堂教学运行机制而言,其目标指向就是“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这将为传承和实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美好理念提供有力支撑。事实上,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充满活力;全面实施;有效教学
1003-2851(2012)-10-0158-01
随着基础教育课改实验的深度推进和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的全面实施,“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新的重大命题。其中“有效课堂”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锁定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重点、热点研究课题——即在有效教学理念的照观下,通过有效的准备、有效的实施和有效的评价,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一、关于对话和互动

无论是课题的导入、课堂的深入,还是教学的收尾,教师都十分重视“设问”。特别指出的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较多无效的一问一答现象。究其实质,是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使然。为此,我们要走出“问答=对话”的误区,大力倡导有效设问,真正让课堂成为思想的培养场、思辨的激活场、师生的对话场。
同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活动,但“活动”不等于“互动”。流于形式的活动不是互动,因为它没有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思维碰撞思维、以心灵交融心灵。倘若执教者能在教学时站在“促进互动”的高度,注重阅读后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后组际间的交流和认同,设计性问题的抽取,通用方法的点拨,普遍误区的提示,乃至合作学习的暗示等等。那么这些原本支离破碎的活动,便会循知识链、能力链、方法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链,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动的课堂教学有机体,从而真正实现由活动到互动的提升。

二、关于生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注意到了“结尾”这一环节的设计。有的是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有的则干脆罗列一些与新课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和促进学生当堂巩固、学以致用,并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这些应该说都是在新课程“生成观”思想指导下的积极尝试。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重在思维的拓展、方法的习得、规律的把握、素养的提升。如何促进“生成”呢?首先要有“生成”的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为此,要努力做到“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时空,让他们进行阅读和自学,开展小组讨论,尝试角色扮演,参与游戏,尝试建模,开展实验与探究等,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还要有“生成”的元素。课堂中的“生成”,多半是无法预设的,但它绝不是突兀的代名词。

三、三维目标的达成

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身心的健康成长、品格修行的提升和学业水平的进阶。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新的定位,提出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
生物学科教学担负着传承生命科学知识的基本任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应回避知识传授这个话题,只是它在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课堂的生活化、活动化、合作化、情感化和创新化。课程标准在原有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课程目标,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传授的重要性降低了。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基础原理的学习,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引导学生清晰掌握基本概念、透彻理解核心知识,并能科学、准确、严谨地进行表述。
要关注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如引导和促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等等。要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他们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生态学的观点、生命的物质观点和运动观点等,去解释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去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有关生物科学问题,建立生物与环境、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生物体内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甚至让学生去尝试生命科学的建模。
此外,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其首要的功能应该是教育功能,生物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
课堂体验。事实上,课程的意义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只有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入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动力才有根本保证。
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堂上,我们重视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开展小组讨论、尝试角色扮演、参与游戏、动手操作等等,由此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而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进而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要积极引导学生听讲与质疑、思考与调查、论理与探究,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感悟的统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鲜活的过程。此外,还要重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创设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增强设问的针对性、启发性、价值性,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对学生在课堂中意外的答案、新“生成”的问题以及探究给予首肯和鼓励,使课堂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这样的课堂必然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欢乐与新意。
有效教学是对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追求,是促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进的过程,也是倡导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同进的过程,因此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