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人情以物情写人情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81 浏览:81189
论文导读::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绝胜”两词语气坚决肯定,表面写杏花风姿绰约,超凡脱俗,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曾推行过新法,晚年退居江宁,虽看似淡泊无为,实保持高尚情操。四、比喻手法是常见的“以物情写人情”的重要手法我们熟知的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在古典诗词中,作者不直接表现人物的感情,而是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以物情写人情”,非常含蓄、委婉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感情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借物写人,借物之行为含蓄表达人的感情

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挥手自兹去”,“挥手”是分离的动作,内心感觉怎样,诗人没有直说,而是通过“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来表现。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借马的行为表现人的无限深情。又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写诗人搬家时辞别最心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伸出无数条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诗人离去。黄莺跟诗人也是老相识了,在别离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这里采用拟人手法,用“系”“啼”两个动作,写物的痴情,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怀有如此深情——像宋人周邦彦的“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客,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以柳条写离情,一脉相承。

二、借物之无情、有情,衬人之无情、有情

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经过六国豪奢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默默退去。面对这荒凉景象,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又多情地从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已残破的古城。这里就用有情的明月反衬无情的人事,使人倍感心酸。又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的是吴、东晋、宋、齐、粱、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也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称,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经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朝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面对六朝遗迹,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鸣叫,只有不管人间兴亡的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这里用柳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用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再如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的最后两句,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于是因泪而问花,但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情感的写法,更能够深化人物感情。正所谓“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

三、“以物情写人情”的另一种表现是托物言志

即诗人不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例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前两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种“闲淡”的情致,而后两句平添了几分悲壮的色彩。春风吹起,洁白的花瓣飘洒在春水之上,就像飘飞的白雪,仍保有纯洁的芳魂,它宁愿这样,也不愿被来往的人迹车辆碾作污浊的尘土。“纵被”“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绝胜”两词语气坚决肯定,表面写杏花风姿绰约,超凡脱俗,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曾推行过新法,晚年退居江宁,虽看似淡泊无为,实保持高尚情操。

四、比喻手法是常见的“以物情写人情”的重要手法

我们熟知的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的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来写情人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柔情和坚贞不变的信念。首先,李商隐运用春蚕吐丝的形象,来比拟自己缠绵无尽的思恋之情。他把自己比作春蚕,说那些无穷无尽的蚕丝,就是自己心里无穷无尽的相思之情,蚕丝无尽,这相思也就无尽。除非春蚕僵死,这相思之情才算完结。其次,诗人拿蜡烛的自我煎熬来比喻自己心情的焦灼苦闷。“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仿佛看见诗人通宵达旦都在愁绪的煎熬中,眼看着桌子上的蜡烛一点一点地减少,乃至化成了灰烬。他注视着那些残脂一滴一滴的向下滴,多么像离人的眼泪啊!他想到这一回同情人分手,以后的生活该是多么难过,自己的眼泪便也像蜡烛的残脂一样,不自觉地流下来。于是诗人想的更加深沉:自己的身世难道不就像这一支残烛,只有到它化成灰烬之后,才可以宣称眼泪已经流干了吗!这里,诗人借春蚕的蚕丝无尽、蜡烛的泪滴成灰来极写自己对情人的绵绵思恋,真是让人柔肠寸断,百感交集。
总之,古典诗词表现人物情感的手法多样,而这种“以物情写人情”的方法,更是被诗人广泛应用,因而让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内容更含蓄婉曲,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徐玉萍寿光现代中学2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