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讲授式与讲授式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方式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02 浏览:37271
论文导读:的效果。反过来,探究式教学中的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却需要相关的系统性知识、原理和方法作后盾,而这只能通过讲授式教学获得。讲授式教学获得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快速有效经济的,而探究式教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支持才能完成,这对当前繁重的教学任务来说又可能是举步维艰的。但探究式教学对人的各种能力特
随着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造素质的迫切要求,教育改革及时提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由于无法适应时代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而日渐萎缩,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研究则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不少好的经验,但随之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不少困难和疑惑。事实上,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在融合了以往其它教学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因此,片面孤立地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而忽略讲授式教学的特点,其教学效果都是大打折扣的。

一、讲授式与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探讨

传统讲授式教学在我国沿用了几千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讲授式教学是指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描绘情景、传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优点的:一是实在,没有什么花架子。二是重过程,特别是理科教学注重原理知识的推理、归纳演绎和应用。三是重视细节。四是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性重建,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教学模式呈现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五大环节。但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也就明显暴露出来。如:轻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惰于思考,缺乏自主探究、创新的能力,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感知的是知识的权威性、记忆性和服从性;轻视知识相关拓展,信息交流的单一性易造成学生视野的狭窄,师生、生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易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的现象。
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研究热潮,这是时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指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优点是: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培养,探究过程中的质疑、分析、创新潜质得以开掘,可以培养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其教学模式大致为:创设情景——讨论探究——讲授方法——拓展运用等环节,在此基础上,各年级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又有许多变式上的探索。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其弱点也引起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如:探究式活动的增加,使教师的负担过重、教学任务及授课过程难以完成;知识的不系统性使学生的基础难以牢固;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不同易造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等。
通过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系统的、层次的,但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迁移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远不如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反过来,探究式教学中的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却需要相关的系统性知识、原理和方法作后盾,而这只能通过讲授式教学获得。讲授式教学获得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快速有效经济的,而探究式教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支持才能完成,这对当前繁重的教学任务来说又可能是举步维艰的。但探究式教学对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影响,又是长远和经济的,是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两种教学模式融合下的课堂构建

通过对两种教学方法优劣的比较,我想如果将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其教学模式就变成了“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知——③创设情景——④讲授新课——⑤讨论探究——⑥讲授方法——⑦巩固练习——⑧布置作业——⑨拓展应用”等环节,然后进行组合优化处理。“①”可暂时删去,因为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方法。“②”和“④”合并形成知识准备环节,“⑤”和“⑥”合并形成释疑思法环节,“⑦”和“⑧”合并形成检测巩固环节,“③”和“⑨”形成各自独立的环节。其教学模式便组合成:“知识准备——情景置疑——释疑思法——检测巩固——拓展迁移”五大基本环节,其它教学环节可依据自身、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增减即可。事实上,课堂教学莫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体系,二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无论用何种教学模式优化都必须以这两点为课堂教学的基准。

(一) 知识准备环节

上课的知识准备和预习尤为重要。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由教师指导教给学生用绘制知识树或纲要提示等方法整体感知教材内容,自主构建起与旧知识相联系的学科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结构,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轮廓。

(二) 情景置疑环节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引导提出问题。教师也应该在教材关键性的知识点上设置些质疑,与学生的质疑交相辉映形成整体框架,使质疑的水平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全面性。本环节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释疑思法环节

通过师生、生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释疑、激疑、解疑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内容结构和不同的思维形式及学习方法,并具有利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一题多变,对题干中的条件、情节、信息等进行各种情景下的变式,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问,以提高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入手观察分析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析题思考的能力,从而寻找或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一题多议的情景设置,辐射已学的相关知识来加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检测巩固环节

该环节强调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必须通过当堂训练、检查、反馈、矫正等具体教学步骤加以消化、吸收、巩固和内化。教师设计训练时必须关注知识点和方法归结的考查,同时对第一环节中的知识树或纲要提示也要进行检测,真正使检测达到巩固知识和把握方法的要求。该环节的特点就是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结和巩固。

(五)拓展迁移环节

教师要关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精心设置具有内蕴的各种生活小情景,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引论文导读:
导学生去思考、解决,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视野和思想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环节就是要尝试课本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有用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目标。该环节的特点是:师生共同关注新知识和新生活。
总之,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并在已有的教学方法的组合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它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查课、综合课等都有它各自的教学模式。在对待某一个特定教学过程时,要想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优化已有教法中最适合这一教学过程的优点,形成更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