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农田水利三春集镇农田水利设施有着理由及解决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20 浏览:24768
论文导读:llDomain}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主体运行机制,开阔市场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在遵守市场准入规则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兴办水利工程项目,切实增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活力。

3.加强管理,努力开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

摘 要:分析了三春集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途径,对改善水利设施现状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一、引言
三春集镇位于山东省东明县西南部,南与河南兰考固阳镇搭界,西临焦元乡,是河南入鲁第一镇,素有“山东西南门户”之称,现辖22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1万户,3.8万人,7.5万亩耕地,是山东省“明星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先进乡镇。农业发展出现新亮点。三春集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西瓜等,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三春集镇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紧邻闫潭引黄大闸,引黄一、二、三干渠穿境而过,近年来,不断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成土地开发项目2个,2011年全镇筹资200多万元,开挖清理沟渠45条,动土70多万方,修建桥涵25座,大大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的三春集人民在数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每年集资进行各项农田水利建设,现已形成三春集自成一体的水利网络,也为农业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已尝到大搞农田水利所带来的甜头,农业产量连年翻番。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周转困难,很多的渠系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为此,探讨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对农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严重老化、不配套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涝灾转化为河、湖防洪压力,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无法满足灌溉需要。

2.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已经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下,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改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条件,建立起设施完备、抗灾能力强、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水利设施体系。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单纯依靠农民一家一户或者仅凭国家投资,都难以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从单纯依靠农民来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在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方面的弊端日渐显现。

3.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的能力有限

农民经营土地面积小,无法形成规模,一些地方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耕种的田块经常调整,对改善耕作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缺乏积极性;收入增长缓慢,拿不出资金用于改善水利设施条件。

4.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在乡镇、村级组织无力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情况下,农户、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没能够很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出资改善水利设施条件。

5.农民未能对公益事业承担应尽的义务

农村税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又没有钱投入,“一事一议”存在难度,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难成现实。从依靠国家来讲,我国耕地绝对数量大,地形地貌复杂,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任务重、难度大、投入需求巨大,国家不可能在短期内投入足够多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三、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途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国特别是北方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体仍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只有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才能够确保农村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扭转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国家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强化各级政府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又要鼓励民间投资,教育、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而建立起国家、民间多元投资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具体解(下转第83页)(上接第81页)决农田水利设施的途径如下:

1.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合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列出重点项目,安排相当资金,逐步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涉农部门也要多方挖潜,加大投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水利设施建设上的突出问题,保证该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

2.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主体运行机制,开阔市场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在遵守市场准入规则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兴办水利工程项目,切实增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活力。

3.加强管理,努力开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

农村“两工”曾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后,一些地方和群众将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片面地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应该由国家和集体包揽,农民不再承担义务,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在新的论文导读:
形势下,不少地方还未能找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造成难组织、难发动的被动局面。为此,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一号文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集体应将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村办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改善本辖区水利设施条件;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集体,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当地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作用,搞好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开发、土地管理等部门,要加强有关计划、资金及开发、整治项目的管理,确保资金投入的作用和效益,各级、各部门应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现阶段,农民仍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受益者和主要投入者,因此严格运用“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筹资投劳显得格外重要。而“一事一议”的关键是要抓好“事”和“议”2个环节。首先,要有“事”可做,所议的“事”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真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其次,“议”的程序不能忽视,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扬,尊重民意;另一方面,还得采取措施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情况的发生。
四、结束语
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出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只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就一定能够促进农村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