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教学实践初中物理性教学实践反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53 浏览:13716
论文导读: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教学中科学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科学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实践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设计与实验、质疑、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这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并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或束缚太多都不合理,这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不良影响。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必要指导相结合,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设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检验自己的设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然而,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难以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设计意图也不完全明白,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佳。通过反思,意识到再好的愿望和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实,自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后,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设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学习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主导,学生们依据自己的能力、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思考与讨论。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人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实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唯有如此,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并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探究性活动要允许学生出错,不能追求活动的完美性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各方面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并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些都是很正常,正是出现了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笔者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六个小组中的四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最后对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并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三、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7ctime.com
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同时使学生的探究达到最浓烈状态。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