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怎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527 浏览:109292
论文导读:
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而语文教学的优势,就是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体现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在读写训练中,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做到“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发于学生肺腑,而布于学生之四肢。”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从字词句入手,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在感悟中渗透德育
张志公先生曾经提出:“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段、篇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能力结合起来,不容许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揣摩与品味教材里的思想感情,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这样描写:“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两句话,看似表达内容相同,但是表达的感情却是一层深入一层,两个“多么”的运用,两次感叹的发出,都突出了1961年泼水节让人难忘的程度,更突出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

二、咬文嚼字,在品读中渗透德育

朱熹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有感情地读,进而产生美感,受到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了引读的方法。师陈述:“大娘为了救志愿军战士,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师陈述:“大嫂为了志愿军战士,失去了双腿。”生接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师陈述:“小……”生接读:“您说……”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的接读,就把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亲人之间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自然而然地烘托出来。声调一次比一次高,感情一次比一次深。感情越充沛,那么也就越感人,真正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那么你说,还需要我们用干枯的说教去教育孩子吗?
这就是读的作用,在读中表达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陶冶。随着读的加深,情感的加深,学生内心便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入情入理,便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渗透德育

情境包括“情”和“境”,入情入境,方能体验深刻,受到感悟。所以,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迅速进入课文所规定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悲同喜、同爱同恨,把自己融于课文之中,才是真的入情,真的入境,德育效果才会更好。以《桂林山水》为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起始阶段,我先出示祖国的地图,指出桂林在地图的位置,知道了桂林是祖国的一部分,继而通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中“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旅游胜地中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游为快的,继而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放映录像,通过假想旅游的方式把学生带进了山明水静的美景之中,配以教师——导游者的身份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这样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激起了学生的情感。
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思想,它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内容而孤立存在,其中就要兼顾方方面面的教育。所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