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建构活用教材整体建构形体知识网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93 浏览:10137
论文导读:
摘要:传统教学中,往往会把形体知识分割成很多个点状的知识点,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大都定位在概念的记忆和相应的图形计算,较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概念的呈现也比较狭窄单一,缺乏丰富的整体的认识。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整体建构形体知识网络。 “自上而下、串点成线、并线成面,”活用了教材,勾连起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既能深入掌握知识,又可发展学生主动迁移、类比学习、整体建构的思维。
关键词:整体建构;小学数学教学
1002-7661(2012)21-095-01
形体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把形体知识分割成很多个点状的知识点,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大都定位在概念的记忆和相应的图形计算,较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概念的呈现也比较狭窄单一,缺乏丰富的整体的认识。我们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整体建构形体知识网络。

一、自上而下,从一般图形到特殊图形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规则图形的研究,从特征的认识到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都是把规则图形作为研究对象,比如在三上的教材中就直接安排了长、正方形这两种特殊图形的认识及周长计算。但这样的安排不太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为四边形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上位概念,长方形与正方形不仅具有四边形的一般性质特征,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而且还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特征,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应遵循从上位到下位或者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往往先增加一个上位概念的学习,然后在上位概念的同化中学习下位概念。在这里我们安排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认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先对各种常见的图形进行两级分类,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中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构成的基本要素“边”和“角”,并从“边”和“角”的角度来判断认识图形。这些基本要素就成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几何图形的框架性知识,是学生认识研究图形的上位的学习方法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周长的一般概念,并利用周长概念主动探索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最后聚焦到长、正方形的计算,得出公式。这样的概念建立和计算学习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学生的所得也不再是学得了一两种图形,记住了一两个公式,而是建立了一个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以后相关图形的学习都可纳入其中。这样的编排顺序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在深化和递进学习中逐步形成结构化的认知。

二、串点成线,变分散学习为集中感知

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点散落在各个教学内容中,甚至是练习题中。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来进行教学,这些知识因为零散,就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每一次遇到都需要重起炉灶,从头来回忆相关知识才能进行学习和思考,而且这样的学习就似蜻蜓点水,在学生头脑中一掠而过,只能是浅尝辄止。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这样的相关知识,串点成线,尝试变分散学习为集中感知。比如四年级的老师就曾设计了《距离》一课,让学生集中学习了有关距离的一系列知识,包括点到点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线的距离(垂线的画法和垂线段最短的特性)、线到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画法和特性)。这些知识原本是分散在几课时的练习中的,如果按部就班,学生所记住的就是一道道题,一条条操作注意点,一个个需记忆的知识点。但经过这样的集中学习,这些“点”就此被串起来了,学生对“距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丰富的认识和拓展,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三、并线成面,先整体感悟再分化认识

在教学中,遇到有难度的内容时,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材往往会采用分别教学的编排方式来安排几个相关的知识点。如关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认识,教材把《平行》和《垂直》单列成两节课,而对直线一般的相交情况几乎没有涉及。这样的安排,或许可以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集中和强化的认识,当时因为知识的反复巩固也会感觉掌握得很熟练。但这很容易形成单一和点状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建构过程。
为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我们在教学时采用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把两课时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增加了一般的相交,全课中心改为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对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各种情况的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本质异同并进行分类,整体感悟同一平面内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然后再分化认识局部的垂直概念和平行概念。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丰富感知中进行对比分析,深刻地理解了平行、相交、垂直这三种位置关系之间的联系,建构了概念。此外,我们还把《角》这一单元和《相交与平行》又进行了整合,把线和角的分类、画图等放在同一个框架中进行研究。这样就把并行的知识织成了网络,形成了体系。
如此,“自上而下、串点成线、并线成面,”活用了教材,勾连起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既能深入掌握知识,又可发展学生主动迁移、类比学习、整体建构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