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财税革新财税政策进展低碳经济基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969 浏览:146445
论文导读:%~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治理环境方面的财政投入目前尚不足1%,财政在这方面支出力度显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3.财政支出结构失衡为贯彻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不少地方往往注重表面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废弃、废水、固体废弃物”的“三废”整治,缺乏长远的眼光与创新的思维,似乎实现“青山绿水”就是实现了低碳
摘要:近年来,低碳经济不仅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性的拐点。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循序渐进实现经济转型。文章试图通过描述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现行财税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出财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创新想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税政策;经济转型

一、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实现低碳经济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21世纪以来,若仅仅从总量上来说,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尽管中国正在大力研发和部署低碳技术,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却面临许多问题和考验。究其原因:
第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迅速的加快,使得中国的能源需求处于不断快速增长阶段,这就使得二氧化碳无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排放,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这种状况还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第二,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经济要实现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科技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的落后是制约实现低碳经济的最大因素。
第三,由于中国自身存在“富煤、少气、缺油”的自然资源条件,使得中国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采用低碳能源资源选择余地十分有限。
第四,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客观上使得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在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无疑加重了推进低碳经济的难度。

(二)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

早在上世纪末,中国政府就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两型社会”目标。其后,在国家确定的第十一个5年计划中,又明确提出了支持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如,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制定车辆排放的标准、增加森林覆盖的面积、扩展保护生态的区域等等。同时,又规定在政府经济计划中,绿色支出应占9%,对于研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低碳汽车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7ctime.com
、太阳能、风电、智能电网等)等基础设施,以及废水、废弃物处理等实施必要的财政补贴。此外,国家环境保护部为推动各地低碳经济的落实,于2009年底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相关政策”专题报告会,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要点、原则。随后在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陕西、云南、广东、湖北、辽宁5省和厦门、杭州、天津、重庆、南昌、贵阳、保定、深圳8市展开实施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显然,在中国实现低碳经济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过程中。

二、发展低碳经济突显现行财税政策的缺陷

(一)税收政策方面

1.税制结构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税收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这种稳定性要符合时展需求、税制结构为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就要与时俱进。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探索中建立过程中,而有关与之相适应的税制结构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使得现行的税制结构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如何适应国家推进低碳经济方面。如,碳税、环境税讨论了多年却一直未能出台,出台的资源税又存在涵盖面过窄和实际税负过轻的问题,对促进低碳经济的效果不明显。又如,税收结构不合理,流转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超过了60%,而增值税的比例又过高,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为追求高财政收入而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致使推进低碳经济便多停留在口头上。

2.税收公平原则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税收公平原则在部分地方的税收实践中,未能真正落到实处。为了实现招商引资,一些地方政府在税负上采取了种种税收的优惠措施,使得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不在同一平等的起跑线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某些地区为了突出引资的成效,对外资良莠不分的统统“引进来”,使得一些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堂而皇之的进入到我国,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使得低碳经济步伐难以有效的推进。

3.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十分有限

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成长,国家在企业所得税等方面对这些产业做出了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对环境保护项目、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又如,对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措施,减免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但实践的效果表明,这些税收优惠措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推行的优惠政策主要侧重于对事后的利益让渡,针对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经营结果进行减免,由此使得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与刺激作用十分有限。

(二)财政政策方面

1.财政收入增长缺乏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实施分税制以后,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呈现不同的特征,税基广与税源稳且便于征收的税种大多划归政府或由与地方共享。而一些诸如车船税、契税等零散、难征的小税种划分给地方。在某种意义上,这就使得一些工矿企业较少的地区存在着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在追求政绩和GDP增长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以有形的手去干预市场对自然资源的配置和市场的机制,甚至部分地方还放任“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随意发展,这同国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显然背道而驰。

2.财政支出力度不够

根据联合国就环境问题制定的研究报告,当一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比重达到1%~1.5%时,便可在一定程度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态势;投资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就得到大大改善。欧美一些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该比就达到了1%~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治理环境方面的财政投入目前尚不足1%,财政在这方面支出力度显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3.财政支出结构失衡

为贯彻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不少地方往往注重表面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废弃、废水、固体废弃物”的“三废”整治,缺乏长远的眼光与创新的思维,似乎实现“青山绿水”就是实现了低碳经济。而对于创新型科技教育、人才的培养、产品研发、知识论文导读:.强化低碳科技创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有必要抓住难得的机遇,以低碳科技技术创新为支撑,着力培养和吸收发展低碳经济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第

一、不断加大低碳

产权保护等投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这些正是低碳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低碳经济下财税政策变革的举措

笔者以为,要想推进低碳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财税政策当前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有所创新:

(一)完善税制,拓展多元化财政收入渠道

1.消费税的全面调整

低碳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要对高能耗产品进行约束,通过消费税调整是必要的手段。目的是对低碳产品进行税收保护,而高能耗产品进行适度的控制。笔者认为,调整的方式可考虑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具有创新性的节能环保的消费品(如节能灯、电动汽车等)实行零税率,从企业生产—批发—销售的各个环节均不计征税,这不仅能够鼓励此类消费品的生产和减低成本,同时能够刺激消费需求,以此来保护低碳产品和低碳产业链;二是对通过高能耗、高污染生产的消费品,以及诸如塑料袋这样无法降解、无法循环利用的消费品,应加大征收消费税;三是适当提高已开征消费税的商品的税率,如大排量汽车、柴油汽车等。

2.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来推动低碳经济困难重重,需要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构建新的融资平台。低碳经济形成的核心是要自主研发低碳技术,而研发低碳技术的前提就是要依靠政府的财力支持,当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若要达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首选是让多样化资本参与其中,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笔者认为,在推进低碳经济可以考虑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及其财政对风险投资的补偿机制,从而形成市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要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需要政府牵头组建专门性的、新的金融机构,政府财政适度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余下由企业资本、民间资本注入其中,为企业研发低碳技术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贷款融资业务;另一方面,由政府与节能减排等相关行业协会联合组建低碳技术创新基金,为所属成员单位向银行融资提供必要的信贷担保,以此来降低企业自主研发低碳技术的风险。

(二)突破陈规,创新“低碳经济”的管理体系

1.改进公共预算体制和监督机制

考虑到中国的地区差异等复杂国情,政府应改进公共预算体制,通过全国人大统筹规划专门的“低碳经济预算方案”,在财力上为推进低碳经济予以支持和保障。根据国家制定的“预算方案”,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专属本行政区的“低碳经济预算方案”。为了确保预算的执行与落实,各级政府均应考虑设立一个配套的绩效考评机构,其成员可以由决策方与实施方以外的人员所组成,对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和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既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实地考察、群众舆论等方式,进行多方位的监督,也可以运用控制理论的原理进行过程中的控制,发现问题即时予以纠正;还可以引用环评等先进的管理经验,尽可能地将低碳经济的实施绩效进行量化考评。

2.强化低碳科技创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有必要抓住难得的机遇,以低碳科技技术创新为支撑,着力培养和吸收发展低碳经济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不断加大低碳科技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了以院士、专业负责人、技术专家牵头,专职科研人员、专业职能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为基础的低碳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第二,制定并实施低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国家推进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推进低碳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低碳技术专家培养及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以助力于企业快速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才创新培养基地的优势,在大学生中加快培养出一批既有低碳领域专业技能、实务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储备一批具备低碳科技创新的技术专家。
总之,要多管齐下、环环相扣的把人才、技术和生产三者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国信息中心预测部.地方“十二五”规划走向低碳化[J].宏观政策动向,2010(2).
2.田文宠.现行财税制度对发展低碳经济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3.陶晓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运用研究[J].商业时代,2011(3).

4.沈满洪.低碳经济视角下国外财税政策经验借鉴[J].生态经济,2011(3).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7ctime.com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