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前瞻自我管理回顾与前瞻:心理学视角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17 浏览:34942
论文导读:、深入探究、广泛探讨、领域拓展诸时期;展望部分则简介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态势。一、发展视角1,自我管理的内涵变迁关于自我管理,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用词。除了用得较多的self—regulation(自我调节、自我调控)、self—control(自我控制)、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外,modulatio
摘要:采用目录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发展的、历史的两条线索对国内外自我管理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首先,从发展的视角,就自我管理的内涵变迁、心理结构、发生与发展、心理机制及研究方法四个方面综述了迄今自我管理之研究成果。然后,从历史的视角,按四个时期述评了自我管理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各时期的特征和传承创新。最后。展望了自我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现代性
作者简介:唐芳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后(江苏南京210097)
岑国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34)
能够有意识地对自身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等进行管理是人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个体而言,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无疑是其健康生活、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自我管理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目录(关键词)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两个视角对国内外自我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和展望。发展的视角涉及自我管理的内涵变迁、心理结构、发生与发展、心理机制、研究方法诸问题;历史的视角涉及萌芽起步、深入探究、广泛探讨、领域拓展诸时期;展望部分则简介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态势。

一、发展视角

1,自我管理的内涵变迁
关于自我管理,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用词。除了用得较多的self—regulation(自我调节、自我调控)、self—control(自我控制)、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外,modulation(调节、适应)、control(控制)、effortfulcontrol(努力控制)、ego—control(自我控制)、compliance(依从)、self—monitoring(自我监控)、metcognitive monitoring(元认知监控)、self—discipline(自律)等也都有一定的使用率。这些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常常依不同研究者或特定研究情境而有所不同。
self—control或effortful control是对抑制性控制、注意集中、低强度意愿和知觉敏感性等的综合性的内在应用。self—discipline涉及反思过去经验、考虑即时外部要求。基于时间、目标和优先程序管理而做出个人决策,以及处理相应后果的高级认知能力。self—monitoring或metacognitive monitoting指自我诚实和主动地自我检查,这种检查涉及任务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全程和全方位监控。self—regulation则是“遵照要求的能力,根据情境性命令来启动和停止活动的能力,在社会和教育的情境中调节言语和动作强度、频度和持续性并控制行为的能力,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情况下形成社会赞许行为的能力”。self—management则涉及更为高级的决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调节和改变态度和行为等。
审视自我管理内涵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出,自我管理的界定,已从主要集中于外在行为控制的定义(例如适应和依从)转到更集中于认知系统控制的定义(例如注意控制、受控思维、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
2 自我管理的心理结构
Zimmerman(1994)提出自我调节“WHWW”结构,认为自我具有动机自我监控、方法自我监控、结果自我监控和环境自我监控四维结构。Eisenberg(1997)认为自我调节由四个因素构成:注意转移策略、关注、控制性和冲动性。Kanfer(1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991)认为自我管理的核心要素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目标行为的分析和选择。Castaneda,Kolenko和Aldag(1999)对个体自我管理的两个维度——自我管理的感知和自我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测量。
董奇等(1996)的研究认为,自我监控的结构可分为:静态一动态结构、自我指向一任务指向结构、一般一特殊结构、微观—宏观结构、隐密—外显结构、发生结构。于国庆(2004)认为自我控制有六大要素: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自我校正,彼此之间存在双向网络联系,要素内部存在阴阳辩证关系。
王益明和金瑜(2001)认为完整的自我管理心理系统应包括ego意义上的“内在自我管理心理系统”和self意义上的“外在自我管理心理系统”。张天昕(2005)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道德行为自我管理共有7个心理环节:情绪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目标和计划、自我监督、环境自我控制、自我强化和情绪自我反馈。
3 自我管理的发生与发展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我控制最早发生于出生后12~18个月之问,是在生理不断成熟的条件下,伴随注意机制的成熟和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而出现。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对机体动作的控制逐渐内化到对认知和情感的控制。
从心理发展的视角,可以窥见在整个人类发展的连续统一体中自我管理的社会化或发展的脉络。自我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形式见表1。
4 自我管理的心理机制
自我管理心理机制的理解大多基于行为和认知的观点:
(1)个体行为变化存在着个体自主管理的模式Kanfer等(1991)指出个体行为得以改变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外部施加影响,即由他人管理的模式;另一种是个体自主管理的模式,即个体本人始终是其行为改变的整个过程的“主角”,行为者本人参与了行为变化过程中制定计划、规定目标、安排环境、实施操作、评定效果等环节并进行着自我管理。
(2)个体行为的发生及变化受内归因所影响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方面存在个别差异。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及其效果作外归因时,即归因于环境方面的因素时,可能会使这个人失去或减弱行为发生及改变的动力。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归因于个人的种种因素时,就会使这个人产生或增强行为发生或改变的动力。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优秀论文查重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