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地层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175 浏览:27841
论文导读:0-111.2国内外探讨近况11-201.3探讨内容与技术路线20-261.4完成主要工作量26-271.5论新性成果27-29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9-442.1探讨区位置292.2勘探历程29-312.3地层特点31-352.4构造演化35-392.5断裂特点39-432.6小结43-44第3章层序地层特点44-68

3.1基本原理和策略44-492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49-533

摘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之一。白家海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隆起带东段,白家海凸起为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始终处在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上,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整个盆地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本论文以白家海地区油气勘探的复杂性出发,重点围绕白家海凸起—阜北斜坡区,结合探讨区的特性,以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学科的最新论述为指导,结合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运用3D地震解释等技术为白家海地区的构造、沉积特点、岩性体进行精细解释与刻画,对探讨区侏罗系的构造发育、断裂特点、沉积相变化及展布规律、有利砂体分布、储层物性、油气成藏条件、油气成藏历程、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系统的浅析,探讨油气运移、聚集机理,总结探讨区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成藏方式,预测地层岩性油气藏地质特点、分布富集规律。通过系统探讨认为:①通过对侏罗系地层岩性特点及地层叠加样式的浅析,将探讨区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旋回。探讨发现构造和气候因素为探讨区内侏罗系超长期旋回层序的主控因素,如下部超长期旋回(相当于水西沟群)主要反映潮湿气候及稳定的构造背景,而上部超长期旋回(相当于石树沟群)则体现为干旱气候及构造抬升的构造背景下的沉积。②湖盆坡折带对层序、沉积和非构造圈闭具有重要制约作用,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新领域。利用坡折带寻找非构造油藏应在建立层序格架、划分系统域的基础上进行。任何油气藏都是在各成藏要素的有机组合下形成的,坡折带是成藏要素发育齐全且能有机配置的地带之一。③探讨发现,储集砂体的发育与沉积相带特点密切相关,而非与沉积相或亚相类型相关。如探讨区潮湿气候条件下所发育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由于水源供应充沛,水动力能量及携砂能力强,如LSC1-LSC5层序河流、三角洲相带内储集砂体发育;干旱气候条件下水源供给较少,水流携砂能力弱,LSC6及LSC7层序相同或相似沉积相带内储集砂体不发育。④探讨区主要烃源岩为二叠系和侏罗系。二叠系烃源岩较有利的生油凹陷为东道海子凹陷和阜康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在东道海子凹陷于侏罗纪早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到了白垩纪早期开始大量生烃。中下侏罗统泥岩夹煤层为主要烃源岩;下侏罗统烃源岩在东道海子凹陷于白垩纪早期进入低成熟阶段,古近纪-新近纪进入生烃高峰期;阜康凹陷于白垩纪早期进入生烃门限,大量生烃在白垩纪晚期。⑤探讨区中下侏罗统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原因可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结合沉积相展布特点,挠曲坡折带控砂作用显著;断裂坡折带控藏作用显著,根据发育史、开启程度以及两盘地层接触联系,边界断层及派生的次级断层的组合既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可以成为油气藏的遮挡。多级坡折带的有着导致了探讨区中下侏罗统在不同的位置随多期水体的进退发生不同的沉积剥蚀响应,多形成上覆层或上倾方向泥岩分隔的地层岩性油气藏。⑥探讨区中上侏罗统主要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主要分布与阜北斜坡区的头屯河组;局部地区发育有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围绕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地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探讨这个主题,进一步改善了探讨区层序地层的划分、沉积相的展布、沉积与坡折带的联系、地层岩性圈闭的特点,通过对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探讨,建立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方式,总结了探讨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词:层序地层论文坡折带论文地层岩性油气藏论文成藏规律论文侏罗系论文白家海地区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0
第1章 绪论10-29

1.1 选题目的及作用10-11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11-20

1.3 探讨内容与技术路线20-26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26-27

1.5 论新性成果27-29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29-44

2.1 探讨区位置29

2.2 勘探历程29-31

2.3 地层特点31-35

2.4 构造演化35-39

2.5 断裂特点39-43

2.6 小结43-44

第3章 层序地层特点44-68

3.1 基本原理和策略44-49

3.2 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49-53

3.3 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53-56

3.4 地震层序特点56-60

3.5 层序格架划分比较60-65

3.6 小结65-68

第4章 沉积相及砂体分布规律68-102

4.1 沉积背景浅析68-69

4.2 沉积相标志及类型69-76

4.3 单井沉积相划分76-90

4.4 联井沉积相比较90-96

4.5 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分布规律96-101

4.6 小结101-102

第5章 地层岩性圈闭特点102-120

5.1 坡折带背景下圈闭特点102-115

5.2 地层超覆圈闭特点115-119

5.3 小结119-120

第6章 油气成藏规律120-177

6.1 油气藏成藏条件120-144

6.2 油气成藏历程144-169

6.3 油气成藏方式169-175

6.4 有利目标区预测175

6.5 小结175-177

第7章 结论177-179
致谢179-180
参考文献180-187
个人简历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