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化建设倡导质量文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77 浏览:18518
论文导读:
[摘要]在把高等教育质量视为生命线的今天,倡导质量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质量文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是凝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精神动力,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隐性动力。建设高校质量文化,一是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要增强学校的主体意识,三是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关键词]质量文化 教育质量 高校
[]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29-01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同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外部保障也全面展开。可以说,这是一个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时代,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上新台阶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学更需要一种超越技术手段的质量管理形式,这就是质量文化。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美国的约瑟夫·M·朱兰(Joseph M.Juran)主编的《朱兰质量控制手册》(Juran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提出了“质量文化”的概念,并定义为“质量文化是人们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背景。设计并保持满足自我控制标准的职位,是实现积极质量文化的前提”。
对高校而言,质量文化就是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或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是全校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以及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涉及高校源于: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教育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有学者把质量文化分为四种:忽视质量型、监测缺陷型、防止缺陷型和积极质量型。无疑,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校园质量文化,人人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文化自觉意识,人人有为质量负责的自觉行为。
质量文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文化可以强国,而高校内的质量文化则可以强校。文化是“体”与“魂”的统一,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校园质量文化的魂,是校园里所有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质量文化是学校的一种软实力,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比教学设备等硬实力更有力量,因为它会规制着学校各利益相关者的质量意识与质量活动,将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个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行动中,成为凝聚各利益相关者的精神动力,是魂之所在。
质量文化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隐性动力。众所周知,教学评估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外部推力,是显性的动力,而高校的长久发展则必须依靠一种自觉的、可持续的内驱力,这就是质量文化,它是高校提高质量的隐性的动力。质量文化有着激励、导向、凝聚、规范的管理功能,所以,积极的质量文化观念才是学校长久发展的深层动因。在质量文化氛围中,全校师生员工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共同的需求,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是质量管理的魅力所在。

二、质量文化的培育途径

建设高校质量文化,一是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要增强学校的主体意识,三是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政府在积极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促进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是否可以大力倡导质量文化建设,并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对质量文化的建设有全面、系统、长远的考虑。
当然,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在高校,所以高校要把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目标。首先,培育质量文化必须以质量需求为基础。没有质量需求就没有质量管理,也就没有质量文化。高校质量需求包括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需求,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质量管理的需求,学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家长的需求等。对于学校来说,培育质量文化要使全校师生员工明确对提高质量的需求,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所以,加大质量需求的宣传,提高质量需求的意识,形成质量文化的培育氛围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其次,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倡质量文化并不等于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没有必要,相反在一定的时期内还要加强,关键是要把质量保障逐步发展成为自然的、常态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有利于高校质量发展的环境。同时,大学优秀的质量文化可以保证各种评估和评价制度、评价标准等技术手段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正如我们上面所说,文化是“体”与“魂”的统一。提高教育质量是质量文化的魂,那么标准化建设、各种监控、评价手段和制度就是质量文化的“体”,通过教学质量标准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化、教学管理与保障标准化等建设工程,规范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和行为,激活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各种元素。也就是说,质量文化的培育过程需要一种约束的制定,并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最终落实为一定的行为习惯,形成一种质量文化。
此外,高校质量文化的培育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最终要由社会来检验和认同,所以,社会各界人士应积极参与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将质量信息反馈给学校,形成全社会都在关注学校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促进高校质量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黄蓉生.质量与保障:坚守高等教育生命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李德顺.什么是文化.光明日报,2012,3,26,第5版.
[3]王建华.多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