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构思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50 浏览:17171
论文导读:效果、建筑形式的确定等;⑷考虑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如结构选型、材料选择、设备选用、工程概算及经济技术指标等。那么,建筑师该如何完成这些繁重的任务呢?这个过程可以大致经历以下的步骤:首先,确定目标。具体地说,可以是一种概念上的或是语言文字上的要求。例如:功能要合理,流线要简捷,要与周围环境协调,要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表述了在建筑设计中构思的重要、过程、内容、步骤及一些途径方法;表达的重要、表达与构思的相互依托的关系以及几种表达的方式。最后,引用两个实例加深对于两者的认识。
关 键 词:建筑设计构思物化表达
建筑创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所有从事创作实践的建筑师,都对其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即使面对相同的项目时,不同的建筑师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设计作品。所以,对于建筑师来说,设计的过程很重要,如何进行构思与表达也很重要。本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一、构思
建筑构思就是建筑师将内心的建筑“意象”逐渐形成并不断地将其“物态化”。所谓“物态化”,不是指建筑物已经建成,而是指建筑师在一定的建筑“意向”的指引下,通过对建筑物的布局、功能、形式等问题的综合分析考虑后,形成较为明确的建筑构想。
构思阶段是所有建筑师最为关注的阶段,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的思维最为活跃,创造性思维最为丰富,灵感的火花会不断地闪现。建筑形象的孕摘自: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育和成熟也就在这个阶段实现。
建筑设计构思需要一个准备阶段,也就是建筑师从接受任务开始,一直到对所做的项目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为止。在这个阶段,建筑师要着眼于理解消化项目任务书,调查有关背景资料,搜集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市政环境、甲方的使用要求、工程经济估算依据、技术设备材料、历史文化特征和人文背景等。之后,借助理性的分析、归纳、综合,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中提取和整理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形成对项目总体上的正确认识。
如果说准备阶段主要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载与处理的话,那么构思阶段便是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诸多问题。建筑师主要完成下列各项工作:
⑴对建筑物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和形式)的安排有个大概的布局设想;
⑵考虑和处理建筑物和城市规划、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之间的高低和体量的布置,建筑对邻近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⑶解决建筑内部各种使用功能的合理布置,各部分相互间的交通联系,不同体量的空间的合理组织,空间体量的良好心理感受、视觉要求、艺术效果、建筑形式的确定等;
⑷ 考虑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如结构选型、材料选择、设备选用、工程概算及经济技术指标等。
那么,建筑师该如何完成这些繁重的任务呢?这个过程可以大致经历以下的步骤:
首先,确定目标。具体地说,可以是一种概念上的或是语言文字上的要求。例如:功能要合理,流线要简捷,要与周围环境协调,要恢复文化传统,要有时代性或民族性,要表现某种民族风格等等;
其次,形成初步意象。这也就是把设计目标“物化”成某种初步的建筑意象。意象的形成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步骤和最终目的。例如:丹麦建筑师伍重对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方向是“归港的船帆”,勒·柯布西耶对朗香教堂的设计最初确定的目标是“上帝的听觉器官”,这些目标很有新意,而且他们的初步建筑意象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们的目标。
意象形成的途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通过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两种方式来生成。理性思维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1)从使用功能出发。建筑设计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学习需要,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各种行为、活动的特性,设计有利于这些行为、活动的空间、场所。整个过程中理性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
(2)从表现结构、材料出发。特定的材料通过合理的组合,由精确的施工技术构筑成坚固的建筑实体,这本身就体现出力的美,逻辑的美。所以,从材料结构出发进行构思就要以尊重客观的态度,以严谨的逻辑推导去探索形式之美;
(3)从环境出发。环境(指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分析就要从基地、入口、路径、围合物、周围建筑的轴线、形态、城市肌理等出发,运用逻辑思维促成建筑意象。另外,人文环境也包括许多内容,比如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等,也可以成为构思的源泉;
在实际设计中,只靠理性思维很难有好的建筑作品。此时,感性思维就发挥出重要作用。有时我们运用形象思维来处理建筑的形态组合,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构思建筑的形态,有时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灵感的迸发也能产生奇妙的构思。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常用的构思方法:
联想是指回忆和感知某种事物,同时想到与该事物有联系的其他事物。通过联想可以建立横向的网络思维体系,可以扩展信息,相互借鉴,启迪思路,可以把两个以上的对象联系起来,加以纵横比较,相互完善,进行必要的改进,创造出新成果、新见解。
想象是指大脑原有的表象(记忆贮存)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建立一种超脱原有表象的新形象。也就是通过对原有的表象,结合现实条件,进行拟筛选、组合、搭配、综合形成一种新的脱颖而出的胎儿。
然后,进一步“物化”。建筑师要将提出的目标和初步意象进一步地“物化”。可以把初步的模糊的建筑意象分解为局部的意象,在将其整合为整体的较为明确的意象。
最后,充分“物化”。在构思方案基本确立之后,对其尺寸、细部及各种技术问题做最后的调整,使建筑意象更加具体化,充分“物化”。除了建筑师个人的工作之外,还要征求结构、水、电、暖等专业人员的意见,最终完善整个设计方案。
二、表达
如同作家的写作必须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样,建筑师的设计构思也必须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可以与别人交流,为方案的最终实施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深化完善构思。
建筑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表达的过程,是一种手,脑,眼循环往复,协调工作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构思与表达是互相依存的,一个阶段的思维必须借助一定的表达方式帮助记忆,借助一定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有步骤地进入下一个层次。建筑师往往会有这种体会:构思是在草图的勾画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构思与表达的过程即是由不清晰到逐渐清晰的一个非线性过程。另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先有构思后有表达。表达是构思的依托,思维是表达的源泉。
建筑构思的论文导读:斯著,顾孟潮张百平译,安徽科学艺术出版社,1994年10月版。[2]《空间·符号·城市》,朱文一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7月版。[3]《建筑的原生环境和共生环境》,《华中建筑》杂志,1996年3期,戴志中等文。[4]《建筑学报》、《建筑师》等建筑专业杂志和报刊有关文章。上一页12
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用的有:语言文字表达,草图表达,模型表达,计算机表达等等。这几种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构思、不同的阶段适当运用,以最能准确体现设计构思为准。
一般来说,在准备阶段需要搜集大量的文字图表,如设计规范,地形图,任务书,与甲方的会谈记录等。现场调研时,可以勾画一些实地环境的速写,拍摄一些实景的照片。在必要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依现状制作沙盘,或是借助计算机建立实地的模型。
目前,随着照相机甚至是数码相机等工具的普及,建筑师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实景的记录,却忘记了用纸笔画“速写”。其实,“速写”是促进有效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使建筑师的手、眼、脑有机地融为一体。格雷夫斯曾说过;“好的绘画远远超过简单的信息,它允许人们在它的定义、它的活力中充分发挥。”通过记录性的绘画,可以加深我们对项目的感知,更深入地分析和评价所记录的东西,也能为后来的构思扩大灵感来源。
在建筑师刚开始构思时,头脑中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借助草图他记录下瞬间的思维。也许这些草图非常模糊不清,也许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它们都是建筑师构思过程的真实反映。随着构思的深入,可以借助模型来表达、推敲、完善设计构思。模型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可体验性,更接近于空间塑造的特性,可以弥补用二维空间来表达三维空间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计算机是近年来才广泛运用于建筑辅助设计的。建立计算机模型,可以从不同观察点、不同角度对设计进行查看,还可以模拟真实环境和动态画面,使建筑的形体关系、空间感觉等一目了然。总之,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将各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以便更好地推动和完善设计构思。
参考文献
[1]《世界建筑艺术史》,[英]帕瑞克·钮金斯 著,顾孟潮 张百平译,安徽科学艺术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2]《空间·符号·城市》,朱文一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7月版。
[3]《建筑的原生环境和共生环境》,《华中建筑》杂志,1996年3期,戴志中等文。
[4]《建筑学报》、《建筑师》等建筑专业杂志和报刊有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