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被遗忘一个不该被遗忘文学角落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316 浏览:59906
论文导读:加上彭家煌严肃拘谨而又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他的作品当时并不被人们所熟知,后世被人所遗忘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丰富翔实的原始资料是研究作家作品的基础,关于彭家煌生前生后的历史资料本来就残缺不全,相关搜集整理工作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展。史料的缺失,阻碍研究的深入,造成研究的许多空白。再次,同是湘籍
摘要: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彭家煌研究以推介性点评、研究性简评和悼念性文章为主,施蛰存、叶紫、茅盾等人的评论突显出彭家煌的独特身姿。20世纪30至80年代,曾经出现近半个世纪的真空地带。20世纪十年代,这位被长期湮没的作家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彭家煌的历史定位和学术地位日益清晰。2000年以来,彭家煌研究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立体格局,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可能。
关键词:彭家煌研究八十年述评
:A
彭家煌是一位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品格标举于现代文坛的湘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同时,世人对他的研究也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已持续八十余年。这八十余年的研究历程包蕴着丰厚的言说空间。它既客观地呈现出彭家煌的创作实绩,为深入研究彭家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又折射出作家由被发现到被遮蔽,再到被推重的漫长过程。

20至30年代,对彭家煌的研究几乎与彭家煌的创作同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介性点评。出现于彭家煌文章发表时的“前言”、“后记”、和“书评”等中,具有简明扼要、评而不述的特点。自1926年发表其小说处女作《Dieryer先生》起,彭家煌连续出版了《怂恿》、《喜讯》等五部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皮克的情书》。《美的戏剧》出版时,施蛰存称赞其“描写的手腕已经达到圆熟的地步了”。1933年6月,彭家煌小说《垃圾》刊出,叶紫评价道:“描写的细致沉痛,词句的隽永诙谐”,真使他感动。上述点评涉及的内容往往窥豹一斑,只是截取作家创作的某一点进行观察,看不出作家思想、艺术发展的全过程。
二是研究性简评。第一次对彭家煌的创作作出全面系统评价的是茅盾。《喜讯》一出版,惕若(茅盾)便对其作了热情的推荐和准确的评论。他以“慈心的彭家煌”来形容作家的人品,以“忠厚人的讽刺”来形容作家的风格。茅盾慧眼独具地发现和肯定彭家煌与众不同的语言特色。“他那种委婉细腻可是不觉得拖沓的长句是他自己的”,彭家煌已经把它发展到了“圆熟的境界”。茅盾在欣赏彭家煌的同时,也指出某些小说:“这篇《两个灵魂》是失败的作品。使人觉得缺乏生活逻辑和真实感。”
三是悼念性文章。1933年9月4日,因政治迫害疾病缠身的彭家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1933年11月,《现代》发表其友人黎君亮(黎锦明)《纪念彭家煌》一文。这篇悼文是彭家煌去世后第一篇盖棺定论式的文章,从其人品人格、艺术特色、作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翔实的阐述,在彭家煌研究史上占有显著的位置。黎君亮指出彭家煌的思想“是在正确的途上,讽刺而带点伤感;体裁清澈、严格、简炼”。在分析《皮克的情书》时,认为“它是彭家煌一篇有布局、结构、真实的性格心理的绘画”。以上分析打破了当时评论界普遍认为彭家煌是个纯“写实派”的论断,开拓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彭家煌的一条新路。
二三十年代的彭家煌研究还处在一种即兴状态,但在评论家们散金碎玉般的感悟与品评中,已突显出彭家煌的独特姿态,并给后来者开辟了广阔的言说空间。事实证明,后来的许多研究者就是循着他们最初的感触向着纵深拓展的。

30年代后,彭家煌研究处于长达半个世纪的沉默之中,相关研究也许存在,但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未见诸史料。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究其原因并非偶然。
首先,彭家煌一生短暂,创作生涯仅有八年,虽留下不少很有特色的作品,然而他杰出小说家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再加上彭家煌严肃拘谨而又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他的作品当时并不被人们所熟知,后世被人所遗忘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丰富翔实的原始资料是研究作家作品的基础,关于彭家煌生前生后的历史资料本来就残缺不全,相关搜集整理工作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展。史料的缺失,阻碍研究的深入,造成研究的许多空白。
再次,同是湘籍作家,彭家煌没有像叶紫那样瞩目于力的展示,也没有像沈从文那样致力于美的挖掘。他的创作大都弥散着一种沉郁、幽暗的悲剧氛围,缺少生气勃勃的艺术魅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作品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
最后,在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聚集在鲁迅周围,受到鲁迅提携的一批作家,如许杰、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等人。许多研究者认为,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研究足以把握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全貌,也许是他们的光环掩盖了彭家煌的锋芒。
另外,中国当时的文学环境也不容忽视。这段时间,“革命”与“战争”是文学表现的中心,为政治服务是文学的唯一任务。文学关注的是现实需要,根本无暇盘点历史。不仅是彭家煌,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普遍都在遭受冷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种种错觉的浮尘被涤荡,真正有价值的创作开始浮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彭家煌研究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迎来了一个春天。其标志是严家炎《彭家煌生平与创作年表》的发表。这项史料发掘工作并不好做。作家童年和成名以前资料很少,有些材料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这项工作毕竟开启了新时期彭家煌研究的大门。
十年代彭家煌研究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彭家煌频繁入选各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丛书,并有《彭家煌小说选》单行本问世;二是彭家煌频繁进入现代文学史著作,在文学史上开始具有较高地位;三是研究彭家煌的学术论文与文学史的叙述相辅相成、互相呼应。
新时期以来,编选现代文学系列丛书的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出版了彭家煌的短篇小说集《怂恿》和《喜讯》。这位被埋没了半个世纪的作家的作品终于重见光明。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中国新文学大系》,茅盾选入彭家煌《Dieryer先生》、《怂恿》两篇小说,并盛赞《怂恿》是“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此外,收录彭家煌作品的还有《书林》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等。
1987年,《彭家煌小说选》发行,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版彭家煌小说单行本。严家炎在“前言”中认为彭家煌“在乡土作家中,他却是个佼佼者”。而写市民和知识分子的一些小说,“其成就不亚于叶绍钧和张天翼”。同时,指出彭家煌小说在艺术上的三个重要特色即“没有虚伪,没有矫情,充满着真诚、友善和温馨”、“较浓的喜剧色彩与幽默成分”、“结构清巧而自然”。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