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教育革新教育背景下教育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9 浏览:18696
论文导读:
摘要: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高校教师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培养
在依靠科技强国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创新的核心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院校教育的目标。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项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创新意识的形成

意识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创新首先要让学员建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包括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等心理品质,而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只有具备这些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这种创新意识,贯穿到学习中,就是对知识的探索求知,是一种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课本内容和老师讲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求知,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知识再发现,把被动记忆的经验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个体所能完全展开的,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在总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从专业特点出发,分析原有课程之问的逻辑关系,分析每门课程对于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将知识点和内容有交叉的课程进行合并,增设符合专业特点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课程,增设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课程,并适当开设一些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选修课和专业新方向的课程,从整体上对课程总门数、总学时进行分配调整。教师需要改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互动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激发学生自学、讨论、科研和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把学生的维持型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当然,这种转变对教师来说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教师首先要树立这样一个创新教育的理念,有了这个大方向的指引,在课堂环节中,就可以自觉主动地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

创新既需要一定的理性,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是产生灵感、直觉和想象力的重要源泉。各种社会实习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和观摩的好教材,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使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够多方面提供给学生创新的灵感。目前,院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由于教学观念缺乏转变、教育资源缺乏等实际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摘自: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
存在很大不足。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分配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并在实践课程设计上多动脑筋,增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主动性、探索性,容易产生成就感。比如,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提倡学生多动手,多思考,让学生通过实践在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验本身多思考,引导学生改进或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可以通过参加科研课题,或院校组织的科研活动等。如果有条件,可以鼓励他们成立专项的实践小组或科研社团,通过让学生管理或开展自主性科研,帮助他们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创造能力。总之,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创新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勇于打破教学常规,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实践课程设计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