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吉林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戏保护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337 浏览:35174
论文导读:弘扬黄龙府文化,抢救黄龙戏”战略工程,并纳入到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为抢救和保护黄龙戏,农安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抢救和保护黄龙戏的五年计划》并下发执行。黄龙戏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06年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12下一页
摘要:黄龙戏是以东北皮影戏中流传于农安及其周边地区的“此地影”(当地民间艺人对本地皮影戏的俗称)音乐为基调,以由“此地影”演化而来的民间小戏(当地俗称“地蹦影儿”)为基础,充分吸收和借鉴本地萨满乐舞、民间说唱等的艺术手段,形成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广泛文化基础、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在黄龙戏保护如火如荼的今天,系统地研究黄龙戏,挖掘蕴涵其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黄龙戏保护价值保护意义
黄龙戏,吉林省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农安一带,以东北皮影戏音乐为基调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剧种。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学术及产业价值,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到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组织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无不昭示着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对其实施传承的迫切性。

一、黄龙戏的历史沿革

黄龙戏的历史渊源极为久远。因农安在辽、金时期称黄龙府,故称黄龙戏。它的唱腔音乐源于我国独有的皮影艺术。据史料记载,我国皮影艺术起源于西汉时期,唐、五代时期已趋于成熟,宋代极为盛行,广为传播,清代达到了艺术高峰。东北皮影艺术是在两宋、辽、金时期传入的,并于当时契丹、女真、兀惹、蒙古等东北民族文化艺术相结合,交互作用,而产生了新的发展与嬗变,最终形成了东北皮影的艺术风格特色。黄龙府作为辽、金两朝的政治部都、军事重镇及文化商贸中心之一,皮影艺术传入东北后,也在此广为传播,成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下来。
农安皮影是清末(1889年)前后由冀东传入的,在长期与本地民间小调、曲牌、香调等相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广大群众和民间艺人亲切地称之为“此地影”,后来在“此地影”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了新的艺术形态,即在皮影曲调、唱腔音乐、表演故事的基础上,突破影窗,将由人幕后操纵驴皮影人演出,改为行当演员直接上台演出的一种民间小戏(俗称“地蹦影儿”)。实际上,这种民间小戏是一种本地化了的影调剧,它在角色行当、唱腔唱法、板式结构、伴奏乐器(队)、念白语音、故事取材、演出形态、表演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本地性征,并且具备了地方戏曲的基本元素。所以,既不失皮影艺术的韵味,又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成为当时农安民间艺人走街串巷、田间地头演出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艺术形式。

二、黄龙戏的发展阶段

(一)本源期(约1899 年前后),即:由“此地影”演化生成民间影调小戏时期;

(二)雏形期(约1898 一1958 年),即民间影调小戏日益演化、丰富、形成时期;

(三)定型与发展期(1 959 一1978 年)即:正式命名黄龙戏、组建黄龙戏剧团,实现先期发展时期;
(四)改革与相对期(1979

一、1998 年)即:重建黄龙戏剧团、改革创新、迭创辉煌时期;

(五)停滞与抢救期 ( 1999 一至今),即:发展停滞濒危,初步加以保护和抢救的时期。

三、黄龙戏的保护价值:

由于全国仅有一家黄龙戏剧团,所以它有着“天下第一团”的称号。黄龙戏曾先后荣获过“文华奖”、“梅花奖”、“孔三传戏曲音乐金牌奖”、“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传统与现代结合’荣誉奖”等30余项。并被收入《中国戏曲大辞典》。黄龙戏申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它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一)地域性
黄龙戏是千百年来黄龙府的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的基本反映,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文化上。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色彩,鲜明的黄龙府印记。
(二)民族性
黄龙戏是典型的东北地方戏曲艺术,它的艺术与文化本体,具有比较突出的东北地域文化特征。从历史上看.东北作为与中原文化相对的文化区域,是夫余、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契丹、女真、高丽、党项、突厥、蒙古等少数民族之间、及其与汉族之间的融合区,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族特征。
(三)传承性
黄龙戏的历史渊源极为深远,它是在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土壤上生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本地各项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农安地方文化艺术集成式的创新传承,反映和体现了中国东北人民特别是黄龙府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和体现了黄龙府地域的传统人文精神和风土人情,具有极强的历史文化传承性。

四、黄龙戏的保护意义

黄龙戏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精神,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文化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一)历史价值

黄龙戏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充分反映了东北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中的分化与整合,是民族文化精神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历史承继与文化遗存价值。

(二)文化价值

黄龙戏其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特定区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个性化体现。具有典型的文化个性和艺术特征,反映了东北区域民族文化精神和黄龙府地方文化特色。

(三)学术价值

黄龙戏内涵的萨满文化、民间戏曲文化和民歌等文化艺术具体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原生态性质,其间所蕴含的风俗、风情等,是民俗的艺术表现和再现。从学术上讲,黄龙戏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四)艺术价值

黄龙戏是黄龙府社会历史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独特艺术之花,是地方民族、民间文艺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个性化审美特征,是地方戏曲艺术中的典型代表。

(五)产业价值

黄龙戏作为民族区域文化艺术品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极大的艺术发展和市场经营空间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极好。
2005年为保护和发展黄龙戏,农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挖掘和弘扬黄龙府文化,抢救黄龙戏”战略工程,并纳入到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为抢救和保护黄龙戏,农安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抢救和保护黄龙戏的五年计划》并下发执行。黄龙戏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06年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论文导读:戏剧团作为长春地区唯一一个保护剧种团体,以国家事业单位形式保留下来,列为改革试点单位。在黄龙戏保护如火如荼的今天,系统地研究黄龙戏,挖掘蕴涵其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参考文献:农安县志P539农安黄龙戏剧团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上一页12
中,黄龙戏剧团作为长春地区唯一一个保护剧种团体,以国家事业单位形式保留下来,列为改革试点单位。
在黄龙戏保护如火如荼的今天,系统地研究黄龙戏,挖掘蕴涵其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农安县志P539
农安黄龙戏剧团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